二、功能定義
功能定義就是用最簡明的語言來準定地描述產品或零部件的功能。功能定義要求內容確切,簡明扼要,盡頁能與現方案結構無關,以便啟發思路,開闊設計思維。因為,用戶需要的功能,而產品結構隻是實現功能的手段。如自行車尾燈的功能,若定義為,“照亮自行車思路易受“燈”的局限,若定義為:“引起注意”,則設計時就不受“燈”的局限了。
功能的定義過程實質上就是深入理解設計目的的過樺。定義的好,可以改善功能,降低成本。如日常生活中,人們主要是通過搓揉或棒捶衣物來達到洗衣的目的,於是可定義這一功能為“擠壓衣物”,但我們進一步考察這一現象,擠壓的作用是什麼?實際上主要是通過這種擠壓增加洗滌劑的水對衣物的衝擊,達到洗衣的目的。因此,可進―步把此種功能定義為“衝擊衣物”。洗衣機的旋轉盤帶動水產生渦流,作用於衣物,就是從這一認識出發的。
三、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就是把構成產品或零部件要素的功能相互連接起來,組成一小邏輯體係,以便分析問題。
1功能間的邏輯關係及功能係統圖
功能間的內在聯係有上下邏輯和並列邏輯關係兩種。上下邏輯關係指產品功能之間存在目的和手段的關係,如自來水筆的“留下痕跡”功能與筆尖的“流下墨水”功能之間不是上下邏輯關係,留下痕跡是目的,流下墨水是手段。並列邏輯關係指產品功能之間相互獨立、平行排列的關係。如運貨車輛的“推進”功能與“裝載”就是並列邏輯關係。
把能間的這種上下邏輯關係和並列邏輯關係,係統排列形成功能圖,這種的功能圖就是功能係統圖。
2功能整理方法
功能整理分為製作功能卡片和尋找上位功能或下位功能兩個步驟。
功能卡片是計錄功能及實現功能的零部件名稱和成本的卡片,一張卡片代表一種功能。
尋找上位功能和下位功能是功能係統化的方法,可以先將相同功能的卡片集中,然後把集中的卡片和單張未集中的卡片都作為一個功能看待,任取一組或一張,尋找其上位功能,再對找出的上位功能尋找它的上位功能,反複尋找,直到找到最上位功能,然後,再在剩下卡片中任抽一張,反複剛才的步驟,最後,直到所有卡片均找到上下位功能,就組成了一個功能係統圖。
功能係統圖一般不是一次完成的,在功能整理過程中,需對功能定義不當或功能有-遺漏的進行及時的修正或補充。同時,功能的上下位邏輯關係也要準確界定,若發生錯誤往往造成價值工程的失敗。
四、功能評價
所謂功能評價,就是對功能的價值進行測定和評定。它是用某種方法找出實現某一特定功能所需要的最低費用或必要費用,並以此與現實費用相比較,以比值作為評價功能的標準。
在評價功能價值時,還應特別注意用戶的要求。當用戶要求比實現的該功能高時,應允許多花些成本,達到更高的功能。
如口渴的解決辦法可有多種選擇:買杯飲料一元錢,買幾個蘋果一元錢,買二根冰棒五角錢,買杯茶水一角錢。如果用戶僅要求解渴,則以上種選擇的功能價值為:飲料解渴功能價值為0.1,蘋果為0.1,棒冰為0.2,茶水為1,也即茶水的解渴功能價值的最大。但如果用戶不僅要求解渴,還希望同時補充其他營養素或得到附加享受,則就不一定選擇茶水來解渴,而選擇飲料、蘋果或棒冰等。下麵介紹目前常用功能評價方法:
強製確定法
強製確定法又稱一對一比較法,亦稱01法。這種方法是對己確定為價值工程對象的產品,按各零部件功能進行兩兩比較,重要的打1分,次要的打0分,然後,計算功能評價係數;接著根據產品成本資料,計算成本係數,然後,按評價係數分配預計成本,求出降低成本的指標,以實現產品功能價值的最優化。編者認為也可以按層次分析法的方法,構造兩兩判斷矩陣來求得功能價值係數
基點法
所謂基點法就是選擇一個功能和成本相一致的零件作為基準點,罾根據基準點,實際成本與功能得分,計算出埜點係數,從而求出無偏差影響的價值係數的方法,基點法的實質就是剔除成本中的不合理部分,使功能與成本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