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加強繼續教育是振興企業的根本大計(2 / 2)

教育培訓提高了職工技術文化水平,轉化為生產力。改造窖口鐵,改造噴煤,提高了設備運轉周期。改進配料,用粉煤灰代替鋁質原料,每年使用10萬噸,取得經濟效益140萬元。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89年以來,冀東水泥廠水泥窯運轉率一直穩定在85%,設計能力這個水平,當了解到日本小野田在大連辦的合資企業把水泥窯運轉率定在87%以後,全廠開展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攻關活動,1992年水泥窯運轉率由85%提高到89%,達到並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據調查,西德玻利鳩斯公司建的水泥設計運轉率為82%,丹麥史密斯為珠江水泥廠設計的水泥窯運轉率83%,日本熊穀水泥工廠水泥窯運轉率最高年份88%,冀東水泥廠達到11%;,超過設計能力11992年生產熟料135.1萬噸,超過設計能力11.1萬噸,增加效益2000多萬元。這一不平凡的業績,一方麵說明中國工人階級有誌氣、有能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又一次證明了繼續教育使企業提高了整體素質,增強了自我發展的活力。

三、繼續教育為企業增強競爭力

冀東水泥廠從抓教育入手,用黨的十四大精神武裝全體職工,用市場經濟理論武裝全體千部,舉辦學習下四大件培訓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培訓班、股份製知識培訓班、崗位技能工資訓班,緊緊圍繞企業走向市場,開展教育培訓組織管理幹部到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請專家學者來廠報告,提高了工廠領導決策層的認識,提高了全體職工的認識,企業走向市場形成共識,由要企業改革變為企業主動改革;由國窣把企業推向市場變為企業主動走向市場。企業內部實行崗位技能工資製和全員勞動合同製,形成“工資看崗位,收入憑貢獻”的激勵機製;企業外部,參與市場競爭,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按照市場優質優價的價值規律,調整價格,使企業充滿生機活力,拓寬市場,由華北市場進入東北市場和南方市場,進入國際市場,企業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今年一至五月份,實現利稅一億一千八百五十萬元,比去年同期增收六千三百五十萬元,創出曆史最好水乎。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一項社會係統工程,我們不僅麵臨著中國大市場,而且麵臨著世界大市場。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我們必須把教育提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實踐證明,這是振興企業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