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加強繼續教育是振興企業的根本大計(1 / 2)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的發展、振興離不開科技進步,離不開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加強繼續教育是企業振興的根本。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崗位教育不僅是提高職工整體素質的途徑,而且是推動企業生產發展的持久源泉。加快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要求企業用現代化科技武裝起來,走向現代化,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因此,加強繼續教育的任務,曆史地擺在我們麵前。河北省冀東水泥廠的實踐證明:繼續教育為企業生產發展提供動力;繼續教育為企業登上新台階注入生機活力繼續教育為企業走向市場增強競爭力。

一、繼續教育為企業提供動力

冀東水泥廠是一座大型現代化水泥企業,成套設備從日本引進,生產過程用電子計算機控製。現代化企業需要職工以較高的文化素質與之相適應。黨委、廠部把人才培訓列入議事日程,成立了工廠教育委員會;建立健全人才培訓組織機構,成立教育處,具體負責人才培訓事宜,建起了400平方米的職工教育培訓大樓,幾年來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已超過560萬元。

先後對678名青年工人進行初高中文化補課,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繼續工程教育。培訓各類人才,做到四個結合:一是以國內培訓為主,國外培訓為輔,國內培訓與國外培訓相結合。派90人次去日本、德國學習,又將外國專家請進來進行技術指導開辦講座;二是以廠內培訓為主,廠外培訓為輔,廠內培訓與廠外培訓相結合。廠內組織各類人員培訓4004人次,並將1051人次送往大專院校和培訓機構。三是以業餘培訓為主,脫產學習為輔,業餘學習與脫產學習相結合。與燕山大學聯合辦夜大學,64名職工取得大專畢業證書,19名職工取得中專畢業證,現在又籌備與西北工大聯合辦學。電氣處組10名青年工人,進廠時是高中生,現在全部取得大專畢業證書。四是以崗位培訓為主,等級培訓為輔,崗位培訓與等級培訓相結合。冀東水泥廠85年正式投產後,舉辦崗位培訓班32期,參加人數千餘人,200名班組長分12批脫產輪訓,332名特殊工種工人分10期培訓,取得了市勞動局核發的上崗合格證書。

繼續教育的耕耘,結出了豐碩的經濟之果,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消化引進技術,管好現代化企業,經濟效益逐年增長。中央控製室操作員在日本五年培訓才能上崗,冀東水泥廠隻培訓兩年多就能達到合格的上崗水平。維修水泥隊不僅在冀東維修,而且應邀到山東、廣州等地修窯;工廠不僅承擔國內水泥企業的職工培訓,而且有200名職工出國管理國外水泥企業。

二、繼續教育為企業注入生機活力

冀東水泥廠在全麵達到設計水平之後,有的人認為企業發展到了“高峰”。黨委、廠部不滿足達到設計水平,引導470名技術人員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奮力攻關,動員全廠職工打破原設計框框.大膽改造洋設備,打響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戰鬥。

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先進水平的設備,趕超九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不僅要有雄心壯誌.而且要有真才實學。因此,工廠進一步加強了繼續教育。1981年5月至1982年2月,選派35名技術人員分批赴日本進行短期培訓,並到西德、瑞典、香港等地考察,組織31名高級工程師和53名工程師參加“水泥新工藝,新技術高級研討班”;對196名幹部進行培訓,學習《價值工程》、《市場學》等現代化管理知識;廠級幹部、中層幹部學習決策科學、組織行為學。分層施教,嚴格考核,教育培訓提高到新水平,推動企業經濟效益登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