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協調:人與自然平衡的武義(4)(1 / 3)

王宅鎮郭浦朱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總投資299.56萬元,通過1997、1998二年的建設,建成的水利工程項目有:澆築“U”型灌溉渠道10.3公裏,塊石幹徹排水渠19.2公裏,建設橋、涵、閘、渡槽等渠係建築物126座(處)。農業工程項目有:建設機耕路15公裏,平整土地1100畝,搬遷土墩(堆)12處,建成長65米,寬20.5米,每塊麵積為2畝的標準農田。農業機械項目有:購入聯合收割機、農田耕作機、運輸機械、植保機、拋秧機、烘幹機等機械41台(套)。農田防護項目:主要機耕道路旁栽植防護林6000株。農業科技工程項目有:引進兩係雜交早稻香兩優68等品種4個,開展以旱地育秧、拋秧為主要內容的輕型栽培技術研究4項,完成農業科技新技術培訓1200人次。基本達到了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農田標準化;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實現了布局區域化;全麵推廣新技術,實現了農藝規範化;農民文化知識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顯著增加。1999年糧食年畝產達1013公斤,比改造前畝增加360公斤。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970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1998年2月被列為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除了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武義還先後開展了農業綜合開發、糧食自給工程、商品糧基地建設、土地整理等農田整治項目建設。目前武義除了高山上的農田外,平原上的農田基本上都已進行整治。全縣經過整理的土地麵積達24萬畝,建成了17萬畝“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連、灌得進、排得出”有利於現代化作業的標準農田。

通過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條件、交通條件都得到了改善,農業作業也方便了很多,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特別是這兩年,機械收割發展很快,節省了勞力。以前都是人工收割的,現在機收麵積占到所有麵積的30~40%;耕作方麵,以前也是以傳統的牛耕為主,現在除了山區,牛耕的已經退居次要地位,80%以上農田麵積實現了機耕。

在購買大型農具上,省政府和縣政府都給予補助。從2004年開始,農民購買大中型農機具的補貼其購機款的三分之一。這兩年,全縣一共有100多台聯合收割機。一台收割機的作業能力,大概是200~300畝(早稻和晚稻兩季),100台就是2~3萬畝。在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上,效果非常明顯,加快了農業機械化作業的進程。

農田整治對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起著極大的作用,由於建設了“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連、灌得進、排得出”的現代農田,武義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水稻的生產和管理走上了現代化作業道路,促使武義的雜交稻更快步入了優質、高產、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行列。

二、茶葉:有機茶鑄就的特色農業產業

在田野調查中,7月24日,筆者與新宅鎮少妃大萊片周振華副片長、吳桂清師妹一同前往武義大圓塘有機茶園考察。半途中,不遠處滿山鬱鬱蔥蔥的茶園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趕快拿起相機把這片綠色定格下來。誰知,有人說,好景還在後頭呢!果然,再走一段路,站在他們認為是最佳拍照的位置,隻見眼前一個盆地似的茶園,盆地的中央是個布滿茶葉的小島,圍繞在小島四周的是清澈的湖水,湖水外圍又是一個環形的茶葉帶。層次分明,而又美倫美奐。整個茶園仿佛人的一隻眼睛,正滿懷期待地注視著我們這些來訪者,似乎要對我們訴說什麼。置身於碧波蕩漾的綠海之中,不僅令人遐想聯翩,流連忘返。這不是仙境,勝似仙境。難怪有作者感慨道:“春天的風雨陽光都給人一種懶洋洋的感覺,叫人懨懨昏昏。惟有中國有機茶之鄉——家鄉武義那滿山滴翠的茶園,那杯家鄉武義特有的蘭香盈盈的春茶使我相思牽掛。”

武義茶葉帶給人們的不隻是美的享受,還有高品質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飲品的消費需求日益注重優質、衛生和安全。而有機茶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合成色素、添加劑、防腐劑、生長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屬純天然、無汙染、高品質的有機飲料。有機茶正是順應了時代潮流,緊跟消費者需求的步伐,率先吸引眾多消費者的目光。武義從1995年開始開發有機茶以來,成績斐然,2001年獲得了“中國有機茶之鄉”的榮譽稱號,形成了享譽國內外的農業特色產業。

1.有機茶業成績斐然

武義產茶曆史悠久,早在民國時期,武義的茶葉就已經小有名氣,民國21年(1932年)省農產品展覽會上,武義鴻源協的茶葉獲乙等獎。相對來說,有機茶的開發曆史隻有短短十多年而已。然而,在這並不太長的發展曆史中,武義有機茶已經取得非凡的業績。

20世紀90年代初,縣政府提出了發展綠色農業的建議,對全縣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重要來源的茶葉生產,製訂了“抓好名優茶,開發有機茶,帶動無公害茶”的茶葉生產工作思路,作為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的重要措施。同時提出了建設“茶葉生產大縣”、“名優茶生產先進縣”、“有機茶生產強縣”的目標。經過政府支持,企業和農民的努力,武義有機茶日益發展壯大,享譽海內外。“規模化基地生產,企業化經營,品牌化發展”是武義縣茶葉生產的一大特色。目前全縣有茶園11.2萬畝,茶葉生產規模企業25家,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1家,其中有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全縣有7萬餘畝茶園以龍頭企業與茶農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經營。2005年茶葉產量7100噸,產值2.28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2300噸,產值1.84億元。麵積、產量、產值均居金華市首位。有機茶頒證麵積2.1萬畝,產量850噸,產值6000萬元,有機茶頒證麵積占浙江省20%,為全國十分之一。茶葉產業已成為武義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僅是在產量、產值上有大的進步,武義有機茶還獲得了許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