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寺素有“浙中勝地”譽稱,是武義縣文化古跡重點保護單位和台山風景旅遊區中心。據記載,早在北宋乾德年間(963-968年),號稱伏虎禪師的高僧人到台山說法,結茅安禪,騎虎募創台山寺。後經曆代擴建,台山寺初具規模。明崇幀己卯年(1639年),改名真靜庵,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複名台山寺。近年又修複並新建了來翠亭、前殿廂房、觀音堂、妙雲亭。功德亭、山門牌坊、環山長廊、竹亭、焚經石塔和身高15米的南簸阿彌陀佛露天立像等景點,香人日盛,飲譽四方。
以台山寺為中心的台山風景區,境內懸崖千切,氣勢雄偉,峰巒競秀,雲霧績繞,有如世外仙境。世人概之為四絕:一是孤山絕頂有一井,水清甘美,常年滿盈,久旱不涸。二是景點奇勝,台山三麵淩空,山勢陡峭。山內有“妙雲清風”、“來翠望月”、“步雲遠眺”等十景,山外有“華山石劍”、“三石碧潭”、“清修古樟”等八景。三是環境幽靜靈秀,空氣清新,是療養練功的理想境地。四是佛顯靈異,尤為簽書,扣切心思。
熟溪橋陪伴著武義,一起曆經了時事的變遷,如今無論是在晨曦還是暮色,無論是在春夏還是秋冬,都安詳地橫跨在武陽川上,似是向人們述說著武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她始建於南宋開禧三年(1207),毀於戰亂,修於盛世,經曆變遷,迄今已有近八百年的曆史。木結構的質地透露出樸實之美,橋墩石砌似舟形,橋身如長廊,長達140米,寬4.8米,橋屋高7.29米,中段樓閣高聳,造型簡潔,浮雕精美,樸實雅致。兩側間有橋凳,可供行人歇息。橋身兩旁設有獨具江南特色的木欄杆,外有壁板相護,安全美觀,且可憑欄遠眺,合山景色盡收眼底,可謂“丹鳳夾岸明千葉,綠水如雲落一洲。”而今新修的熟溪古大橋,橫跨熟溪,分外古樸雅致,宏偉壯觀,是集曆史人文和休閑遊覽一體的好去處。
幾處淺淺的描述實不能道盡武義古老神秘的古文化。沉靜於武義的古文化中,感受歲月的悠長,當是別有一番風味的體驗和享受。
3.千奇百態的山水風景
武義境內奇峰林立、重岩疊嶂、深穀幽潭、湖光山色、天然成趣、風光迷人,景觀獨特。如今已經開發成熟的自然風光的景點有劉秀壟、清風寨、壽仙穀、大紅岩、石鵝湖、小黃山、台山、白水瀑布等等。它們大多數都在省級名勝風景區龍潭——郭洞景區內。
劉秀壟是“龍潭-郭洞”的一個重要景區。壟中奇石林立,險峰拔萃,綠野平疇,茂林修竹,有著“十裏畫廊”之稱。因光武帝劉秀避難壟中的傳說而得名。龍口兩峰奇立,左如巨鯨伏臥,右峰如雄獅箕距,被稱為獅鯨迎賓。入壟不遠,西矗一障,雄偉軒昂,形如金交椅。往壟深處,步移景換,奇峰怪石撲麵而來,令人目不暇接。有狀如皇冠的,有形似玉璽,有巨鯨衝浪,有金龜探海,有金童牧牛,有老僧入定。壟中景色,千奇百變,神奇精妙。天岩關過後,便是奇險無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飛雲亭、百步梯。壟的盡頭則是有全國丹霞赤壁之稱的巨岩——紅砣岩。武義籍青島化工學院教授俞旭的詩句“莫道封禪唯泰嶽,應喜吾鄉矗奇峰”可謂是對劉秀壟最好的注腳。
清風寨,其名甚美。然而俗話卻說“北有威虎山,南有清風寨”,透露出了清風寨一直為兵家必爭之地的險要。清風寨在各朝各代所留下的戰爭遺跡眾多,山寨住民為清朝反清複明組織“天地會”的後裔,留傳的醫術、武功享譽八方。他也是省級風景區“龍潭-郭洞”的中心景區之一,以壯觀的丹霞地貌、古樸原始的山村土寨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態而迷人。景區內有金公岩、情人穀、望仙岩、浴仙湖四大景點。整個景區具奇、險、幽、古四大特點:“飛橋六洞”為我國丹霞地貌串洞群中之最,丹霞赤壁高百餘米,龍潭深不見底,此謂奇;寨牆高築,兵家要地,金公岩上扼守其喉,此謂險;峭壁相擁、翠竹連綿,碧波蕩漾,此謂幽;惠力寺,胡公廟,平水祠,古刹幽然,此謂古。古樸、原始、自然是清風寨真實動人的寫照。
壽仙穀不僅景色迷人,而且傳說美麗。相傳青龍和金龍在此長相守,有一子,精心修煉,成為壽仙,此峽穀就詞便稱為壽仙穀。穀中既有斷崖絕壁、怪峰異石的凶險和奇秀,又有岩泉潺潺,碧竹茵茵的幽美寧靜,還有落差120米的九天瀑布如練蜿蜒。有“天下第一酒壇”的醉仙岩,“天下第一天然壽”的絕壁天書,還有“華東第一懸梯”的天梯。“天高雲霄久,地美大萊口。山青水又秀,石井稱魁首。”是古人對壽仙穀風光的寫照。
大紅岩整個景區有著丹霞地貌獨有的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觀。在景區內號稱世界丹霞最大赤壁的大紅岩,岩壁赤紅,宛如刀削;有最深的丹霞洞雙玉洞,洞深而廣;有廣成子修煉得道、人文始祖皇帝尋仙悟道的崆峒山,溝、穀、洞、柱、壁以及像形的獅、象、鯨、猴、龜等各色各類的丹霞地貌的岩石,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從景區門口沿路向裏走,一路經過八卦池、梅塢村、神仙石、雄雞壇、不周山、東天門、觀音洞、南天門、雙玉岩寺、牛鼻洞、輕鬆嶺、西天門、丹霞畫廊、鴛鴦林、摘星台、北天門、讀書洞、大紅岩、仙水潭,形神各異,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