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書麵的彙報材料很快得到上級的重視,並於2006年8月11日在《今日武義》上以《把”旅遊富縣”納入我縣發展戰略——對我縣旅遊發展的一點思考》為題全文刊出。恰巧,當日筆者對胡局長以及旅遊局的相關領導進行了訪談。除了已經形成文本的思想見解外,訪談中,還有不少作為戰略層麵來思考的想法值得筆者在此記錄:
所以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喚起全縣各界來認識旅遊的重要性和作為戰略發展的必要性。武義今後的發展,要真的走向富民、富縣,我覺得還是要依靠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中龍頭就是旅遊。因為武義現實的條件擺在這裏:工業比不上永康,商貿比不上義烏,如果從這些方麵來和他們比,是永遠跟著他們跑。但是,旅遊他們要跟著我們跑。他們的旅遊資源條件,他們的區位優勢比不上我們。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個戰略好好抓幾年,等到我們好好發展幾年,我們就真正變成了金華、義烏、永康、杭州、上海、長三角的“後花園”。他們工作太辛苦了,賺錢賺得累了,到武義來休息,把錢花到武義來。武義就做賺他們錢的事情。這種情況國際上也很通行,像瑞士這些地方,它沒有工業,卻照樣很發達、很富裕,它就是發展旅遊啊。那麼武義可不可以把武義城市發展定位在旅遊上呢?比如說,你管加工業,他管商貿,那我就管招待,可不可以這樣子分工呢?不要每個城市都五髒俱全,搞得一摸一樣?我們以後的發展都是講究區域發展,區域發展都講究一個協調性,如果這個區域大家都發展工業,那麼商貿業發展到哪裏去呢?服務業到哪裏去呢?我是這麼一個思考。所以我覺得我們武義要把自己定位定好,在這個區域裏麵我自己是擔當什麼角色。”
在訪談中,一方麵是上述這樣富有激情的理想,另一方麵對於武義把旅遊富縣在目前作為第四個發展戰略的可能性他們也有理性的反思:
前麵的三個戰略都是很宏觀的,包容性很強的。比如生態立縣,這個生態就是方方麵麵的;工業強縣這個工業也是涵蓋麵很廣的;開放興縣更是一種很宏觀上的層麵。那麼旅遊業隻是第三產業中的一個行業,從全縣來講,和原來的三個戰略來比較,它是不是平衡的呢?我們一直在努力,但是,我們也要有所考慮。不過,回過頭來講,對於“戰略”這個詞本身,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它更應該是基於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前景而設的。剛才說的,工業強縣,所以這樣提出來,是因為武義工業很薄弱,開放興縣是因為武義原來一直比較保守閉塞。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把旅遊業作為武義未來的一個發展戰略來提出,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在武義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上述關於武義旅遊富縣的探討,或許就是武義把旅遊富縣作為新的發展戰略的一種前奏。而無論旅遊富縣能不能確定為武義縣新的戰略內容,或者說什麼時候能夠成為武義縣的新的發展戰略的內容,從武義自身發展的過程來看,從武義發展的模式來講,旅遊都是一個不能被忽略的元素,旅遊富民是一個不能被否定的事實。
3.旅遊富縣與新農村建設
武義旅遊富縣的態勢已經凸現,力圖把它作為一個縣的發展戰略的思考也已經提出來了,撇開旅遊能夠成為武義發展新的戰略內容不談,就旅遊本身而言,它和當今的新農村建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武義在這個方麵也提供了自己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