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協調:人與自然平衡的武義(14)(1 / 3)

1992年5月,杭州大學區域與城市科學係會同武義縣規劃部門,編製武義縣城總體規劃。1993年批準實施。規劃期限為近期1992~2000年,遠期2000~2010年,遠景2010~2050年。武義縣城定位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以瑩石和溫泉為特色的綜合性城鎮。縣城規劃區範圍包括武陽鎮部分行政範圍和邵宅鄉的部分地區,麵積約34平方公裏。近期人口6.5萬人,用地規模585平方公裏,人均90平方米;遠期人口10萬人,用地規模9.5平方公裏,人均95平方米。發展方向以老城區為依托,主要向東規劃新建的火車站方向沿江發展,適當擴大發展溪南的居住區和工業區。

從1993年到1998年,在實施第二次發展規劃過程中,武義縣取得了以下成果:

第一,開發區建設全麵實施。城東北新區(商貿住宅區)框架建設基本完成。武陽路、東升路、溫泉路及沿街建設完成。第二,縣前片、壺山下街拆遷及回建工程完成,舊城東部改造後形成全新商業區。第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1992年8月開始供應液化石油氣;由源口水庫供水的引供水工程開工建設;城區排水排汙全麵整治;供電、電信、廣播電視設施新建或大幅增量。第四,北嶺商住區、東苑新村、康園小區、溫泉別墅區等現代化商住區建成,熟溪北路室內菜場、武陽北路商貿中心等現代化商業區建成,提高了城市品位。第五,城區道路橋染建設擴大規模。新區道路和老城區道路及城區三座橋梁建成後形成了武義城區五橫四縱的道路體係。第六,武義火車站及站前廣場建成並投入使用,金溫鐵路全線通車,構成武義對外交通新的體係。第七,白洋渡等工業園區建設,聚集社會資金,發展工業企業,增強了武義城區的經濟實力。

(3)第三次縣城總體規劃

1998年由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會同武義縣建設與環境保護局修編完成武義縣城城市總體規劃,2000年6月批準實施。規劃期限為近期1998~2005年;中期2006~2010年;遠期2011~2020年。武義城市性質是以溫泉、生態旅遊為特色的浙中重要城市。城市人口與用地規模為近期6.8萬人,城建用地6.53平方公裏,人均96.3平米方;中期8.3萬人,城建用地8.14平方公裏,人均98.07平方米;遠期12萬人,城建用地11.98平方公裏,人均99.83平方米。城市用地發展方向近期主要向城市東部(武義江以西)和西南部發展,中、遠期逐步向東北部、東南部和北部方向拓展。

從1999年到2005年,在實施第二次發展規劃過程中,武義縣取得了以下成果:

第一,溫泉南路拓寬改造、雙路亭入城口建設以及溫泉北路(北嶺新區)建設工程,南門街拆遷改造,城西入城口建設等,形成武義縣城新的更完善的道路框架。第二,解放街第二次拆建,俞源街沿線地塊舊城改造,紫金五聖、宏馬時代廣場、五金一條街、錦鏽華都等一大批商業中心的崛起,方便了市民休閑、娛樂和出行購物。象龍小區、塔山小區、南湖花苑、棲霞花苑等居民區的建成,進一步提高縣城居民的居住質量。第三,濱江廣場、梅郎山公園、湖畔公園、壺山公園相繼建成投入使用,為城區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閑、遊憩的空間。第四,熟溪橋至白洋渡沿岸的堤防工程建設,提高了縣城抗洪防洪能力。第五,汙水處理工程(一期)、壺山自來水廠工程的建設為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及生態縣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第六,溫泉山莊、清水灣溫泉度假村等建成投產,為武義遊旅開發奠定基礎,打響溫泉旅遊品牌。第七,百花山工業園區、文教旅遊工業功能區、東南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發展,激活了武義的經濟活力。第八,縣城周邊出境公路的擴建改造,使縣城的對外交通進一步暢通。第九,北嶺新區開發,使武義城市發展有了新的空間,目前框架道路和給排水工程已經基本建成,新區城市設施建設已經起步。

2.武義鎮村規劃

隨著武義縣城區建設的開啟,武義的鎮村規劃也在全縣鋪開並得以實施,一波由縣城——鄉鎮——村莊的農村城市化熱潮掀開了武義城鄉統籌,共同發展的曆史新篇章。

1984年,全縣34個鄉鎮、827個村編製了村莊建設規劃。1987年新編柳城、桃溪、王宅、桐琴4個建製鎮的總體規劃。1990年4月1日起,對村鎮建設實行建設許可證製度即實行“一書兩證”(規劃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把各建製鎮的建設納入依法規劃、依法管理的軌道。1991年6月建立武義縣鄉鎮建設基層管理服務站,進行縣域範圍內、縣城規劃區外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逐步開展建製鎮和集鎮、村莊各類建設項目的“一書兩證”和集鎮、村莊的“一書一證”(選址意見書、建設許可證)審批、發放工作。1994年4月19日《浙江省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出台,1997年11月18日《浙江省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出台,村鎮規劃進一步規範。1992年至2002年的10年間,由於鄉鎮行政區劃的兩次較大規模的調整,村鎮規劃也相應進行調整和修改。至1998年,完成全縣7鎮16鄉總體規劃的編製工作;至1999年,完成全縣237個村莊、集鎮的規劃編製工作。其中因實施縣委、縣政府“下山脫貧”工作,全麵完成泉溪鎮麻田村、俞源鄉石菇塘、履坦鎮金橋村等6個下山脫貧新村的建設規劃工作。2000年,《武義縣城鎮體係規劃》編製完成,這是武義縣第一個結構完整、內容具體豐富的城鎮體係規劃。同年,累計完成全縣364個村莊的建設規劃和10個鄉村集鎮的建設規劃。2002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對新設的新宅、茭道兩個建製鎮的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和論證。至此,全縣8個建製鎮的20年總體規劃完成了最新一輪編製。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為新農村建設、各工業功能區建設提供了規範化、法製化的操作平台,為確保村鎮建設的有序進行、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和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