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藏富:富民與強縣(2)(3 / 3)

一個月都沒有休息的,一年到頭就是休息兩天,休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其實講累是以前累,現在這種累就是時間長,不是去抬、去背、去挑,也沒那麼累的。那時的累和現在的累不一樣,晚飯的時候看看電視就睡覺了。

基本上沒有淡旺季分。就是什麼季節賣什麼季節的菜。因為我們這裏種菜的人少,所以沒有淡旺季之分。競爭是肯定有的。做生意都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動力了。主要是靠信譽,不能短斤少兩,不能以次充好。好的就是好的,差的就是差的。要是你一天趕跑一個顧客,那一百天後你就不用做生意了的。

困難好象也沒什麼困難,賣蔬菜好象就是很容易的東西。現在都是用電子稱。七八年前就開始用電子稱。以前用手稱、後來用擔稱,再後來就用電子稱。

羅:你對現在的生活感到幸福嗎?

程:反正我想想是可以的,生活上沒有什麼煩惱,反正房子有了,兒子以後出去了,以後就是考慮買個車就好。可能做幾年年紀大了也要改行的,改就改個早上不要那麼早的,就是其它的小買賣的。等兒子的工作安排好了,自己就要改行做個輕鬆點的。

從談話中,筆者不僅為程師傅的樂觀、上進的思想所感動。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字裏行間體會出程師傅的生活是緊張而充實的。說完,賣菜大王程江師傅露出欣慰的笑容,幸福之感洋溢在他的笑容之中。象村裏其他村民一樣,程師傅正展望著美好的明天。

2.種植大戶

來到陳弄村邱官壽家,筆者一眼就看到他家的牆壁上張貼的一張獎狀,是宣武鄉授予他“2000年發展高山蔬菜種植大戶”的獎勵。對此,筆者愈加感到好奇,對於他怎麼發展高山蔬菜的過程想要一探究竟。

邱官壽告訴筆者,他家1998年就開始種高山蔬菜了,那時村裏隻有兩三個人種,他是村裏最早開始種植高山蔬菜的那批人家。那年隻種四季豆,因為當時大萊村有人收購四季豆。1999年,村裏有30多戶人家也紛紛種植四季豆了。到2000年,邱官壽拓展了種植規模,種了三四畝的高山蔬菜,是村裏種植最多的一戶。他說:

我們以前種四季豆都是自己吃吃,也沒有管理,肥料也沒有這樣用,也沒有這樣花精力的,四季豆就是自己吃的,一個星期不理,它就黃了。那時我們講這個東西是不好種的。以後有了金老師和鄉鎮領導的幫助,派人來指導我們,所以我們現在四季豆一下子種下去管理好的話六七十天就可以成果,管理不好的話也是沒有的了。到2000年的時候就是上級黨委重視,有這個技術指導我們的產量就增加了很多。1998年開始種到現在都沒有停下來過。那個時候種的就隻是四季豆,現在我們還種蕃茄,茄子,好幾種蔬菜種起來。

(家裏)有五個人,兒子、媳婦在外麵,兒子媳婦是做飲食的,一年也十幾萬。好幾年回來一次,就是我和老伴兩個人在這裏。勞力是有的,就是有點緊張,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早上4點鍾就起床了,燒飯吃了,五點鍾就走了,因為這個采四季豆都是上午的,下午就不收購了的。下午就是管理四季豆,要打藥,要除草的,要摘葉子的。這個種高山蔬菜的時候比較長,五、六、七、八、九這幾個月都比較忙。要到十一月以後,就開始割稻子,收完稻子,稻草割回家以後才會空閑一點,那時候就種一點羅卜,現在就種四季豆。

通過這幾年種植高山蔬菜,邱官壽家的收入比以前高出百分之七十,從開始種到現在每年都有增加。雖然他在村裏年紀算是比較大的了,但收入水平還屬於較高的層次。每年有一萬多元的收入。為了給筆者更直觀的認識,邱官壽拿出自己家出售高山蔬菜的帳本來,筆者翻看了他家去年七八月份的四季豆和茄子收入情況,邱官壽家去年僅八月份的四季豆收入就達1818.8元。而7月20日到8月21日的茄子收入達300多元。高山蔬菜的收入非常可觀。說到願望,邱官壽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在武義縣城建房子。照此發展趨勢,筆者相信,他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

3.家庭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