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桐琴鎮上夫嶺下村的金衛東是村民委員會主任。他家的經濟來源主要是自家創辦的毛竹加工廠,金主任告訴筆者,他過去是搞運輸業的,在外麵跑運輸的時候看到竹床這個產品,然後就帶回一張竹床當樣品,照著這個樣品開始製作竹床,並慢慢發展成立一個加工竹床的家庭作坊。最初他從小規模做起,當時隻雇用一個工人。談到創業之初,金主任說:
隻要會木工的都會做,買了一台機器,開始我們做好以後拉到市場裏去銷,去趕集的時候人家有人買回去睡睡感覺還可以,因為這是竹床,夏天很涼快,家庭買去可以加鋪,早上不睡的時候又可以折疊起來,後來一年一年發展起來後,現在買的人也多了,從過年到現在都沒有停工過。這幾年基本上都是這樣,比較好的,銷路好。
到目前為止金主任的家庭作坊已有7年曆史。並已發展到雇用7個工人來加工的規模,平時一天要付給每個工人五六十塊錢工資。另外,還雇人來砍竹子。去年大概賣了5000多張,年總的銷售額大概有二三十萬。全家人均收入一個月五六千元。
金主任有一輛運輸車,所以自己負責把竹床拉出去銷售。加工了好幾年,現在,金主任有固定的老客戶。隻要老客戶打電話進來定貨,他就送貨上門批發給客戶。這幾年由於加工竹床的人多了,市場競爭力也加大了;再加上原材料(木頭和毛竹)都漲價了,(其中,木頭都是從金華拉進來,毛竹都是村裏人的)所以利潤有所下降。
發展家庭手工業作坊後,金主任家幾乎不從事農業生產了,今年雇人種0.8畝田的水稻,以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其餘0.4畝田無償給村裏人種,不夠的話再買糧食。另外,連蔬菜也是到市場購買的。
金主任說:“家裏大的開支都沒有了,主要是小孩的讀書,一個女孩讀衛校,我是每個星期給50塊錢零用錢,小女兒剛剛小學畢業,在七裏路以外的地方讀書,每天都要走一個小時的路,來回兩個小時,我們村裏沒有小學。中學準備讓她去東皋讀。”因此,依靠發展竹床加工業,如今的金衛東主任一家過上了衣食無憂、美滿的生活,並且住進了三層高的樓房,家裏的電器都很齊全。
從以上三個典型的家庭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都靠非農業得到了發展,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幾乎擁有了所有現代化家庭生活所需的家用電器。並有不少的存款來支付生病等突發事件的出現。他們是武義縣大多數農民家庭的生活狀況的縮影。
五、富民調查問卷分析
針對新農村建設的富民問題,筆者發放了1000份問卷(問卷附後),收回981份,回收率為98.1%,問卷有效。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統計,我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武義縣農民的富裕程度和對生活現狀的滿意度。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全縣981戶人家中有71.25%在2005年的家庭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
1998年,武義縣農村主要耐用物品每百戶擁有量為:電視機98台,電冰箱11台,電風扇204台。然而,我們了解到當前農村家庭主要耐用品的擁有量情況。981戶家庭擁有電視1002台,其中彩電888台,說明彩電的擁有量高達91%。981戶家庭擁有電冰箱464台,占47%;電風扇864台,占88%。806戶擁有電話,占所有調查對象的82%。農村耐用品擁有量均比1998年有較大增加,說明人們的生活水準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基本過上現代化的生活。此外,洗衣機、電腦、音響設備等的占有率偏低,隻有65戶的家庭擁有電腦,占所有調查對象的7%。說明電腦等這些高科技產品在農村家庭還不夠普及,隻有少數人家擁有電腦。
再來看看各個家庭擁有的交通工具情況:
可見,在所有調查對象中,5525%的家庭擁有自行車,5566%的家庭擁有摩托車,自行車和摩托車的擁有量基本持平。而10.5%的家庭已擁有汽車,同時,由於是多選題,所以不排除一家擁有幾種交通工具的情況存在。交通工具的擁有情況也反映出一個家庭的經濟收入情況,還反映出這些家庭所在地的交通情況,如果住在無法通車的高山上,這些交通工具都是多餘的。所以,從調查結果看,桐琴鎮、九龍山村、陳弄村等幾個調查地點都是交通方便之地,而這些村民家庭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購買摩托車等交通工具。據推測,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小汽車的擁有量將會上升。
過去,以務農為生的農民家庭基本都是以燒柴等作為主要的生活燃料,那麼,現在的武義人民是否依然如此呢?
90.72%的家庭使用了煤氣,還有51.27%的家庭繼續燒柴。由於是多選題,所以可以推測,將近一半的家庭在使用煤氣的同時還在燒柴,不到10%的家庭完全依靠燒柴作為燃料。結果還是相當令人滿意。
以上幾個方麵的調查結果顯示,武義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數家庭具有現代化生活設施的購買力,那麼,他們是依靠什麼職業來增強收入,改善生活條件的呢?是否依然主要依靠從事傳統的農業為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