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參考文獻(1)(2 / 3)

011.魏清泉:《城鄉融合發展的動態過程——經濟結構與城鄉關係的改變》,載《城市研究》,1998年第2期。

012.陳大鵬:《城鄉融合的區域發展戰略與大西安都市區的構建》,載《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013.趙慶海、任德會:《談城鄉的空間分離與空間融合中》,載《岱宗學刊》,2006年第1期。

014.羅新陽:《城鄉融合:和諧社會的根基》,載《中國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4期。

015李培祥、李誠團:《論城鄉互動解決“三農”問題的機製與對策》,載《地理科學》,2003年第4期。

016.王二紅,《論集聚經濟規律對我國城鄉互動的影響》,載《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年第4期。

017.範海燕、李洪山:《城鄉互動發展模式的探討》,載《中國軟科學》,2005年第3期。

018.朱孔來:《對縣域經濟發展的理性思考》,載《金融經濟》,2006年第2期。

019.李水山:《韓國新鄉村運動》,載《小城鎮建設》,2005年第8期。

020.王家東:《加速推進縣城經濟工業化進程》,載《決策探索》,1995年第7期。

021.《中國記者》評論員:《從強化以農為本的價值觀開始》,載《中國記者》,2006年第1期。

022.劉以安、寧宣熙:《縣域經濟增長:非經濟因素分析》,載《經濟學研究》,2005年第5期。

023.胡鳳英:《論構建農村教育重中之重的保障機製》,載《鎮江高專學報》,2004年第3期。

024.王力東:《加強和改善農村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載《西藏發展論壇》,2006年第3期。

025胡鳳英:《理解“重中之重”中的農村成人教育》,載《中國農村教育》,2005年第1-2期。

026.轉引自胡鳳英:《論構建農村教育重中之重的保障機製》,載《鎮江高專學報》,2004年第3期。

027.翟義波:《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載《新疆財經》,2006年第3期。

028.孫寶強:《壯大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進新農村建設》,載《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029.高長印:《文化產業:北京新的經濟增長點》,載《城市問題》,1997年第3期。

030.龔維斌:《韓國新村運動評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031.武鴻鈞、陳雪陽:《對韓國農業發展經驗的借鑒》,《社科縱橫》2005年8月第4期。

034.馬學亮:《韓國“新村運動”初探》,《臨沂師專學報》1995年第2期。

035黃學平:《韓國“新村運動”的做法及啟示》,《新農村建設》2006年第2期。

036.楊豪:《韓國“新村運動”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科學決策月刊》2006年5月。

037.張雯、侯立白、許文娟、賈燕:《韓國“新村運動”農民教育培訓經驗及其借鑒》,《中國農業教育》,雙月刊2006年2月。

038.鄭新立:《韓國“新村運動”啟示錄》,《西部大開發》,2005年第4期。

039.武鴻鈞、陳雪陽:《韓國“新村運動”農民教育培訓經驗及其借鑒》,《社科縱橫》2005年8月第4期。

040.宗和:《韓國的“新村運動”》,《學習月刊》,2006年第1期。

041.許寶芳:《韓國的新村運動》,《農業經濟》,1998年6月。

042.赴韓國“新村運動”聯合考察團:《韓國“新村運動”考察報告》,《政策》,2006年第2期。

043.韓立民:《韓國的“新村運動”及其啟示》,《中國農村觀察》,1996年第4期。

044.宋英:《韓國的新村運動》,《中國農機化?農機大廣角》1996年5月。

045李水山:《韓國新村運動:對環境親和型農業及新農村建設的借鑒(續)》,《農業環境與發展》,2006年第3期。

046.金英姬:《韓國的新村運動》,《當代亞太》,2006第6期。

047.金吉龍:《韓國的新村運動和中國農村的脫貧致富事業》,《外向經濟》,1994年第4期。

048.溫景文:《韓國的新村運動經驗及對我國開展農民技術教育的啟示》,《高等農業教育》,1994第5期。

049.許玉粉:《韓國的新村運動與農業發展》,《經濟與科技》,2006年02月。

050.劉勝洪、廖起彬:《韓國農業教育對發展我國農村教育的啟示》,《科技資訊》2006年第18期。

051.張利:《韓國日本經驗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啟示》

052.劉培棣:《韓國新村運動26年》,《世界農業》,1997年4月。

053.李水山、黃長春、李鶴:《韓國新村運動的核心》,《教育與職業》,2006年1月第3期。

054.李水山:《韓國新村運動的精神實質》,《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第4期。

055華興順:《韓國的“新村運動”及其對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啟示》,《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第3期。

056.李水山:《韓國新村運動對環境親和型農業及新農村建設的借鑒》,《農業環境與發展》2006年第2期。

057.李水山:《韓國新鄉村運動》,《小城鎮建設》2005年8月。

058.尋廣新:《韓國新村運動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啟示》,《中共雲南省委學校學報》,2006年1月第1期。

059.陳昭玖、周波、唐衛東、蘇昌平:《韓國新村運動的實踐及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啟示》,《農業經濟問題》(月刊)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