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們研究的真正目的是人與環境。我們之間,誰最能容忍生活的幸福與憂患,誰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真正的教育並不在於戒條,而在於實踐。生活之初,我們就已經開始學習了,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保姆是我們的第一個教師。在古代,教育、教訓和指導是三件事情,目的各不相同,教育僅僅指的是“養育”。然而,人們並不喜歡加以區分,但孩子是不能隻聽從一個向導的。
13我們要把學生看作一個抽象的人,一個將麵臨無數變化和機遇的人。要是人生下來就固定在鄉下的土地上,要是一年隻有一個季節,要是每個人的運氣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從不會失去,那麼現有的教育方式還是有好處的。孩子依其地位教養,不必離開,因此也永遠不必麵對其他處境的困境。但是,想到人生變化無常,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日新月異,在這個每一代都會傾覆前人的工作的社會裏,我們居然把孩子當成永遠不會走出自己的房間,始終有人在周圍侍候的人來培養,還有比這更不明智的嗎?隻要這個可憐的孩子抬腳邁出門去,就會迷失。當然並不是說叫他去承擔痛苦,而是要讓他對痛苦有所感知。
14光想到要保護孩子遠遠不夠,他需要知道成人後當如何保護自己,能承受命運的打擊,不論富裕還是貧困都能麵對,關鍵的時候,即使在冰島的雪地上,或是馬耳他島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存活下來。你保護他不讓他死,這是徒勞的,他終歸要死的。縱然他並非死於你的過度保護,過度保護也是錯誤的。教他怎樣活著,而不是怎樣不死。生命並非隻是呼吸,而是行動,要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心智,我們的能力,讓我們感覺得到自己存在的每一部分。敏銳的生活感受,比生命的長短更有意義。
15所謂文明人,生死都是奴隸。嬰兒捆綁在繈褓中,屍體禁錮於棺材裏,一生都被我們的製度囚禁。我聽說,許多產婆要按摩新生嬰兒的腦袋,為了改善嬰兒的頭形,居然人們都容許這樣的行為,看來上帝造的腦袋不太好,所以,外頭要由產婆定形狀,裏頭要由哲學家定內容。
16剛出生的孩子由於在母體內身體彎曲的時間太久,需要活動伸展四肢。沒錯,他的四肢伸開了,不過,大人卻不允許它們自由活動,甚至,連腦袋都要用頭巾包起來,難免讓人覺得他們害怕孩子原本的樣子,活生生的樣子。這樣一來,促進身體發育的內在動力,在尋求必要的活動時,便遇見了無法克服的障礙。孩子在徒勞的掙紮中耗盡了體力,或許就此延緩了成長。在子宮裏,他還比出生後自由,沒這麼多的束縛,出生對他著實是沒有好處的。
17這樣殘酷的束縛,難道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和性情嗎?他們最早的感受就是痛苦和忍受,每一個必要的動作都被阻止,簡直比做苦力的囚犯還要淒慘。他們徒然掙紮,感到憤怒,開始大哭。你們說,他們最早的語言就是眼淚吧。換言之,從一出生,你們就給他們添堵,你們送上的第一份禮物就是桎梏,你們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折磨,除了發聲以外,沒有自由,他們怎麼能不抬高聲音來傾訴苦處呢?他們哭泣,是因為你們的傷害,要是把你們捆成這樣,你們興許哭得更響亮。
18還有另外一條道路,也會引誘我們脫離自然。母親對於孩子並沒有漠視,而是過度的關照,她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偶像,為了防止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弱小,卻把孩子養得越來越虛弱。她不讓他承受任何自然的侵害,希望使他遠離痛苦,可卻意識不到,她免於他經受的小小磨難,給未來囤積了多少的意外和災禍。這樣的溫柔是殘酷的,到了必須承受衰弱的成年時期,被延長成了孩子的孱弱時光。她們讓孩子沉浸於舒適,實際就是在給他們準備苦難。她們為各種疾患鋪平了道路,這一切,孩子成年之後是不會幸免的。
19將你的目光放在自然之上,跟隨她給你指向的道路。她使孩子持續鍛煉,以各種各樣的困難磨礪他們,很快便能教會他們痛苦和悲傷的意義。長牙的時候,他們會發燒,而尖銳的腹絞痛總伴隨抽搐,咳嗽一陣接一陣時,自然喘不上氣來。不要抵抗自然的法則,你難道沒有看出來,你努力改變自然,結果隻是毀了孩子,浪費大自然對孩子們的關照嗎?她從外界給孩子帶來的一切,在你看來是加倍的危險,可其實恰恰相反,那才是避免危險的正途。
20鍛煉他們的身體,讓他們能夠承受極端的溫度、氣候和條件,能夠忍受饑餓、幹渴和疲勞。在身體的習慣還未養成的時候,你可以教他們養成你喜歡的習慣,沒有任何風險,而習慣一旦形成,任何改變都是充滿風險的。孩子能夠承受成年人所不能忍受的改變,他們的肌肉柔軟而靈巧,不花力氣就可以轉到你指往的方向,而成年人的肌肉僵硬,唯有遭遇暴力,才會改變習慣的行為模式。所以,我們不必危及孩子的健康和生命,便可以使之強壯。假使真有些許危險,也無須猶豫,既然人生充滿風險,那麼,除了在危害最輕的階段就去麵對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