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曼德維爾博士的主要謬誤,就在於他從不考慮激情是否合宜的問題,他把所有的激情,都看做是完全不道德的。在他眼裏,哪怕是有錢人,喜歡富貴豪華的物品,喜歡雅致的藝術品,喜歡能帶來便利的東西,喜歡漂亮的衣服、家具或代步工具,喜歡美妙的建築、雕塑、繪畫與音樂,都是邪惡,是奢華、好色與炫耀。經過這樣的詭辯,他得出他喜愛的結論: 個人的惡行成就公眾的利益。因為假如沒有奢華、好色與炫耀這些品行,人們不會需要各種精雕細琢的技術,民生也一定會因為缺乏就業機會而凋敝。所以,任何一個社會想要繁榮興旺,都離不開個人的惡行,這無疑使人們大膽承認自己動機的不道德,助長了厚顏無恥。

338是什麼使我們喜歡某一行為而不喜歡另一行為?是什麼使我們把某種行為說成是正確的而把其餘的說成是錯誤的?是什麼使我們把某種行為看做讚同、尊敬和報答的對象,而把其餘的看做責備、非難和懲罰的對象?回答這些問題,就是回答什麼是道德讚許的依據,在曆史上,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派學者認為,我們為什麼讚許或反對某些行為,就是因為自愛,我們讚許某些行為,是因為它們有利於我們的幸福,反對,是因為有損於我們的幸福;第二派學者則認為,理性,才能夠使我們辨別各種行為與情感是否適當;第三派學者的觀點是,我們評判某些行為是否值得讚許,完全是依靠直覺,就是當我們看到這些行為或情感時,我們感到的是滿意,還是厭惡。

339霍布斯先生屬於第一派的學者,按照他的觀點,人之所以離不開社會,不是因為他對同胞有天然的親切感,而是因為,如果沒有同胞的幫助,他就得不到舒適和安全,生存都會成問題。既然社會對他來說如此重要,那麼,凡是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和增進社會幸福的東西,也都會間接地有利於他自己。相反,凡是有害於社會的東西,他都認為間接有害於自己。美德是人類社會最大的維護者,而罪惡則是最大的擾亂者。因此,美德令人愉快,而罪惡則令人不快。美德帶來社會繁榮,罪惡則會破壞和騷擾生活的舒適和安全。

340當我們用抽象的眼光從外部看待人類社會時,它好像就是一部巨大的機器,如果這部機器運轉順利、協調,它會產生許多讓人愉快的效果。凡是有助於使該機器運轉更為平滑順暢的事物,都會因這種效果而顯得美麗;相反,凡是傾向妨礙它運轉的事物,則會討人厭惡。美德就是一種光滑劑,它能夠使人類社會這部機器的齒輪保持清潔,一定會讓人愉快。而罪惡就好像是社會機器中肮髒的鐵鏽,它使社會齒輪相互摩擦和碰撞,肯定惹人討厭。

341那些作者推論出,我們因為自愛而關心社會的安寧與幸福,我們為了社會的安寧與幸福而尊敬美德。但他們的意思並不是說,當我們在我們這個時代讚美小加圖的美德,並且厭惡喀提林的惡行時,是因為前者可能帶給我們好處,而後者則可能給我們造成損害。它們在那久遠的年代與國家,已經不會對我們今日的幸福或不幸有什麼影響。他們隻是認為,如果我們生活在那久遠的年代與國家,我們會推想那兩種人可能給我們帶來利益或損害,我們的情感因此會受到影響。或者說,如果我們在我們自己所處的時代遇上了同種性格的人,我們也會推想,那兩種人可能給我們帶來利益或損害,我們的情感也因此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的讚美或厭惡被喚起時,它們和我們的自身利益無關,而是出於一種間接的同情。

342我為什麼會同情你的痛苦或憤怒?它是不是根源於我的自私?有人認為,因為我了解你的情況,我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並且聯想到,如果是我,在這樣的境況下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我才會同情你。這種同情其實就是一種自私。但是,當我因為你失去了獨子,而表示哀悼時,我不會為了同情你,就一定要去假設: 我隻有一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不幸去世了,擁有和你不一樣的品質和職位的我,會感受到什麼。我真正考慮的是,如果我真的是你,我跟你調換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我會感受到什麼。因此,我之所以感到悲傷,絲毫不是因為我自己,而是完全因為你。所以,這根本不能算是自私。同樣,一個男人看到正在分娩的婦女,也可能同情婦女的痛苦,即使他不能想象自己會遇到那樣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