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斂鋒芒,厚重結緣不結怨
為人處世時如果過於鋒芒畢露就無法厚結人緣。厚結人緣實際上是一個人睿智、有謀略與高瞻遠矚的深刻表現。以厚處世、以寬待人才有助於自己事業上的成功。
在梁山眾英雄中,縣衙押司出身的宋江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內在才能都不在別人之上:智謀不如吳用,財勢不如盧俊義,法術不如公孫勝,文采不如蕭讓,武藝不如武鬆、魯智深,但他卻靠著過硬的為人處世的本領,令其他人心悅誠服,位居一百零八將之首,坐上了梁山泊的頭把交椅,其與人交往的絕妙哲學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
宋江的這一本領體現在為人處世的各種細節中,比如拿出10兩銀子解李逵之急,念舊情冒險暗放晁蓋……憑著這些忠義之舉,他以厚處世,贏得了梁山眾好漢的信任。
有一天,宋江和戴宗在一個酒肆遇見一位大喊大叫的莽漢,此人看上去憨直可愛,宋江便產生了與他結交的心思,於是勸散眾人,拉他來桌前喝酒。
宋江問道:“剛才兄弟為什麼在樓下大發脾氣?”
李逵道:“我有一錠大銀,換了10兩小銀使用了。我向這裏的主人借用10兩銀子,贖回那錠大銀,一會兒就還他,沒想到這鳥主人不肯借於我。我想和那廝較量一番,打得他家粉碎,卻被大哥叫了上來。”
宋江道:“隻用10兩銀子去取,還要利錢嗎?”
李逵道:“利錢已有,隻需10兩本錢去討便可。”
宋江聽完,便取出10兩銀子遞給李逵,道:“兄弟,你用這銀子去贖吧。”
李逵把銀子接過來,說:“這樣也好,兩位大哥暫且在這裏等我一下,贖了銀子便來還給你,再和哥哥去城外吃碗酒。”
……
在宋江遞給李逵銀子的時候,身邊的戴宗曾暗使眼色。待李逵走後,宋江便問其緣由,戴宗回答道:“這廝雖然生性耿直,但是貪杯好賭,他什麼時候能有一錠大銀!他慌忙出門,一定又去賭場了,如果贏了,還有可能回來送還哥哥;若是輸了,這10兩銀子很可能有去無回。”
宋江對戴宗笑道:“兄弟,這區區幾兩銀子何足掛齒,由他便罷。如果他還需要的話,再給他一些使用也無妨。我看這人倒是個忠直漢子。”
再說李逵得到宋江施予的錢財,心中甚是感激。“宋江哥哥不曾與我深交,便借我10兩銀子,果然是仗義疏財,名不虛傳。真是個好哥哥,人家說的不差!結拜這樣好性格的兄弟也不枉了!”
宋江憑著區區10兩銀子就收買了一位好兄弟,得到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兄弟情誼。正如金聖歎所言:“以10兩銀子買一鐵牛,宋江一生得意之筆!”從那以後,李逵為感激宋江的知遇之恩,就下了一心一意追隨宋江的決心,至死不渝……
宋江仗義疏財的品行在對待武鬆的態度上表現得也很明顯。武鬆生性暴躁,因犯事在柴進莊上躲了一年多,長期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心裏當然很不是滋味。宋江深知武鬆此時的心理,為了給武鬆解悶,有空就拉著他去喝酒敘談。當他看到武鬆身上穿著舊衣服時,立即拿出做衣服的錢遞給武鬆;與武鬆分手時,宋江不僅親自為其餞行,還拿出了10兩銀子給武鬆當路費,武鬆被感動得差點淚流滿麵。宋江對各路英豪如此仁義,當他們奔走江湖時自然會廣泛宣傳宋江的美名,使他名聲遠揚。
在與人結交時,他看重的是“義”字,隻要是江湖好漢,不論出身高低貴賤都會盛情接納。宋江冒險暗放晁蓋,又是他厚結人緣的突出表現。
宋江在鄆城縣做押司時,聽說心腹弟兄晁蓋犯了彌天之罪,濟州府的官差正要捉拿他歸案。這時宋江心想:如果不救自己的心腹弟兄,讓他被這些人捕獲而去,必將性命難保。
於是,他對前來辦案的官差應付道:“這事容易,捉拿晁蓋無異於甕中捉鱉,唾手可得。”把他們拖住後,宋江立刻奔向晁蓋所在之處。
此時晁蓋正和吳用、公孫勝、劉唐在後園吃酒,聽說宋江獨自一人飛馬而來,料定必有要事,便慌忙出來迎接,並問他為何如此慌忙。
宋江道:“你是我的心腹弟兄,我現在是冒著性命之危來救你的。如今黃泥岡事發了,白勝已被拿下,關在濟州大牢裏,他出賣了包括你在內的7個人。濟州府派人來捉以兄弟為首的7個人,這些差役正好被我碰著,早些知道了此事。我借口推脫說知縣已經睡著,讓他們暫且在縣衙對麵的茶坊裏等我,我趁此機會飛快報告與你。正所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你還是快走吧!我回去引他們當廳下了公文,便差人連夜下來。你們不可耽擱,倘有些疏失如何是好?不要抱怨小弟不來救你。”
晁蓋聽了大吃一驚,道:“賢弟,大恩難報!”
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說,隻顧安排走路,我便回去也。”
……
晁蓋智取生辰綱,事情敗露引來殺身之禍還不知不聞,宋江深知為朋友兩肋插刀是站穩江湖的首要條件,於是冒著掉腦袋的生命危險策馬向晁蓋告密,不能不說情深義重。他正是厚結義緣,為日後當選梁山首領贏得了人心。
宋江不僅以仗義疏財聞名江湖,更以招攬人才、禮賢下士而聲聞天下。
宋江在招賢納士方麵所使用的手段,足見其為人處世的高超本領。宋江每擒獲敵方將領之後都會親自為他們鬆綁,並令左右人員退下,再將這些將領扶到交椅上,低頭便拜,說些“請為山寨之主”、“願讓位於將軍”之類的話,或者把他們放了。這使這些將領感動不已,許多重要的將領甘願為其所用。可見,宋江總是使用柔和的方式結交一些江湖英雄,把先前的恩恩怨怨都化為兄弟之間的情懷。
正是由於宋江厚結人緣才贏得了人心,為後來被推選為寨主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晁蓋身負重傷後曾留下遺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管是誰,便是山寨之主。”按照這個遺言,頭把交椅應該由盧俊義來坐。此時的宋江靠著極好的群眾基礎也能厚著臉皮奪得這把交椅,但出乎眾兄弟意料的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非常誠懇地主動讓賢,並講述了自己不如盧俊義的三方麵理由。
正是由於宋江的一再謙讓,眾兄弟更覺得這寨主之位非他莫屬。吳用說:“兄長若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而魯智深更直接地說:“若兄長還要這許多禮數,灑家們各自散開。”連盧俊義也真心誠意地讓宋江做老大。通過良好的人際關係,宋江不僅獲得了第一把交椅,而且將自己的謙遜和大度再一次展現在眾人麵前。
世事紛繁,人心不古,為人處世,舉步維艱。擁有好的人緣是成功的前提,建立了廣泛的好人緣,使人人都願意為你所用,辦起事來才會無往不利。而要想贏得人緣,其關鍵是要懷著一顆平常心,厚待周圍的每個人,也隻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和推崇,才能在越來越複雜的社會中站穩腳跟,呼風喚雨。
做人不能太較真
成功的處世之道在於人的胸襟廣闊、氣度雍容。為人應不驕不躁,謙恭而不張揚,處事不驚不慌,對小人的嘲諷謾罵不慍不餒;要有一顆平常心,擁有大庸大俗的豪放與粗獷,方能行效君子之美行。因而,處事要於大事處以方,小事處以圓,拿捏得當,不能太較真。
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就熟諳處事不能太較真的道理。相傳孔子曾帶眾弟子東遊,半路走累了,肚子又餓,恰巧此時看到一酒家,就吩咐他的一名弟子前去討點吃的來。
這個弟子走到酒家對老板說:“我是孔子的學生,我們和老師走累了,請給點吃的吧。”老板打量了他一下,說:“既然你是孔子的弟子,我寫個字考你一下,如果你認識的話便隨便吃。”於是老板寫了個“真”字讓他識別。孔子的弟子想都沒想就說:“這是個真字,這個字太簡單了,‘真’字誰不認識啊。”老板大笑著說:“你連這個字都不認識還冒充孔子的學生。”於是吩咐夥計將他趕出酒家。
孔子看到弟子兩手空空、垂頭喪氣地回來,問後得知原委,就親自去酒家,對老板說:“我是孔子,行走得累了,想討點吃的。”老板說:“既然你說你是孔子,我就寫個字讓你來認,如果你認得,你們就隨便吃。”酒家又寫了個“真”字,孔子看了看,說:“這個字念‘直八’。”老板大笑:“果然是孔子,你們隨便吃吧。”
弟子不服,問孔子,這明明是“真”字,為什麼念“直八”?孔子說:“這是個認不得‘真’的時代,你非要認‘真’,焉能不碰壁?處世之道,你還得學啊。”
對於事情太較真,肚量就會狹窄,容不得別人,看待周圍的事物也會滿目瘡痍。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尚且知曉做事不能太較真的道理,我們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非要知道一個所以然呢?
太較真就如同給自己增添了高倍的放大鏡,看到的世界也不再是平坦的。一個處處較真的人看到的世界會是悲觀消極的,看別人也到處是毛病。這樣的人怎麼能夠和別人和睦相處呢?
對無關緊要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保持一顆平常心。但較真有些時候是好事,在對事情的認知上,我們可以用較真的態度,較真可以讓我們求得更多的學問,增長更多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分清主次。
總之,有些時候保持難得糊塗的處世態度反而會則皆大歡喜。要知道,處處較真不僅使自己不愉快,而且會影響到別人,可謂傷人又傷己,實在得不償失。
大智大勇,大智若愚
得意時不張狂,失意時莫傷,悲想擁有豁達的人生,需要學會在得意的時候大智大勇,在失意的時候大智若愚。
一個平和的人不會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而是抱著淡然一笑的態度。曾國藩在他率領的“曾家軍”攻破天京(今江蘇南京),平定了太平天國,立下赫赫戰功之際,馬上給他的弟弟曾國荃寄去一封信,信中附了一首詩:“左列鍾銘右讀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曾國藩以此詩告誡他的弟弟,千萬不能居功自傲,越有功勞越要低頭做人。
曾國藩詩中關於“屠羊說”的典故出自莊子的《讓王》篇。屠羊說是楚國的一個屠夫,曾跟隨遇難的楚昭王逃亡。在流浪途中,楚昭王的衣食住行都是他幫忙解決的。後來楚昭王複國,派大臣去問屠羊說想做什麼官。屠羊說答複:“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國,我也跟著失去了賣羊肉的攤位,現在楚王重新擁有了國土,我也重新擁有了我的羊肉攤,生意依舊紅火,我還要什麼賞賜呢?”
楚昭王過意不去,再下命令一定要屠羊說領賞。於是屠羊說更進一步說:“這次楚國失敗不是我的過錯,所以我沒有請罪殺了我;現在複國了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也不能領賞。我既不能文也不能武,隻是因為逃難時偶然跟楚王在一起,如果楚王因為這件事要賞賜我,就是一件違背政體的事,我不願意天下人譏笑楚國沒有法製。”
楚昭王聽了這番理論,更覺得屠羊說非等閑之輩,於是派了一個更大的官去請他來,並表示要任命他為三公。
但屠羊說仍然不肯來,並說:“我很清楚,三公之官比我整天守著羊肉攤不知要高貴多少倍,那優厚的俸祿比我靠殺幾頭羊賺點小錢要豐厚許多倍,這是楚王對我這無功之人的厚愛,但是我怎麼可以因為自己貪圖高官厚祿,使我的君主得到一個濫行獎賞的惡名呢?因此,我絕對不能接受三公職位,我還是擺我的羊肉攤更心安理得。”
屠羊說的確是有功勞的,但是麵對突然從天而降的榮華富貴,他並沒有忘乎所以,而是保持了一種難得的平常心。因為他知道:突然降臨的好運固然讓人欣喜激動,但也可能隱藏著禍害,正所謂“樂極生悲,福盛轉禍”。
曾國藩引用這個典故,語重心長地教誨他的弟弟要看淡人世間的名利,要知道“滿招損,謙受益”。
即使一個人功成名就了,也要以平和的心態學會謙和禮讓。隻有這樣,才能發現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並能自我克製,懂得進退,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不自是,不居功。
豁達的人不僅能在得意時避免張揚和炫耀,在失意的時候也不會怨天尤人。他們能坦然麵對榮辱得失,當失意的半麵牆壁坍塌時,他們選擇護衛人格的完整。
唐朝的孟浩然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超人的才華,而且名傳京師。他很想到政壇裏一展身手,實現報國心願。
孟浩然與王維是好朋友,有一次兩人聚會時恰巧遇到唐玄宗駕臨。玄宗久聞孟浩然之名,當下便讓他朗誦自己的詩作。不料,孟浩然的詩中有一句“不才明主棄”。這句詩惹怒了玄宗,玄宗以為孟浩然是在諷刺他不分賢愚、埋沒人才,於是憤然拂袖而去。
孟浩然不但沒有得到什麼官做,還惹怒了天顏,親朋好友都為他著急。他雖然有心出仕,但眼下這種情景讓他非常清楚自己踏上仕途更加無望了。不過他是個很豁達的人,“當路誰想假,知音世所稀。隻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他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告別友人,離開長安回到故鄉過起了隱居生活。
孟浩然沒有悲傷,也沒有徘徊,他坦然地放棄了仕途上的功名利祿,選擇了寂寞平靜地離開。此後,他由儒而道,“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一心一意地作起山水田園詩,既保住了自己完整的人格,又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詩佳作。
在失意時不悲傷也不抱怨,孟浩然正是這樣一個豁達的人。如果一個人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順心的事就抱怨他人,感歎自己“懷才不遇”,就會對生活失去興趣,對美好的東西失去追求。這種氣餒、悲傷的心理不僅會磨損人的誌氣,而且是一個人生活幸福的致命傷。
總之,在得意的時候,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要大智大勇、不居功自傲、不張狂、不忘乎所以;而在失意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豁達麵對,要大智若愚,用一顆堅忍的心保護自己的人格,用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
不拘小節,不為小事煩惱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裏的“小節”指的並不是細節,而是指與大事無關的小事、瑣事。“不拘小節”也指不為小事所約束,不拘泥於瑣事。也就是說,不必為無關緊要的瑣事而煩惱,不在瑣事上浪費精力。
縱觀曆史,凡成大事者,都能以長遠的目光分析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致力於解決主要矛盾,最終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