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於是想派人去楚國用金帛重禮把百裏奚贖回來。公孫枝說:“楚國人之所以不任用百裏奚,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百裏奚的才學。您要是用重金去換他,楚國人必然會懷疑,還會放他走嗎?”
秦穆公連連點頭,於是派使者帶了五張羊皮去見楚王,說:“百裏奚是敝國的奴仆,因為犯了罪所以逃到了貴國。我們想把他帶回去治罪,希望得到楚王的允許。”楚王見秦國用五張羊皮換一個放牛的老奴隸,滿口答應了,並派人把百裏奚抓來,交給了秦國的使臣。
秦穆公聽說百裏奚來了,立刻派人迎接,並向他詢問國家大事。百裏奚再三推辭說:“我是一個亡國的臣子,出身更是低賤,哪裏有麵目和您探討國家大事呢?”秦穆公說:“虞國的國王不用你,才遭到了亡國的命運。這並不是你的過錯。”於是秦穆公與百裏奚談論國事數日,秦穆公非常賞識他,將國家的政權都交給百裏奚管理,並封年已70的百裏奚為“五羖大夫”。百裏奚從此成了秦國的相,為壯大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穆公敢於任用一個垂垂老矣的奴隸作為國相,可見其用人之道的深“厚”。當時的秦人被視為夷狄,並不為中原諸侯所容,國力也很衰弱。對於秦穆公來說,壯大秦國的第一步,就在於招攬人才,為我所用。因此,他不拘於身份地位,任用了在其他國家不得誌的百裏奚。對君主而言,“待人以厚”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用人上的不拘一格。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就必須有大量不同特點、不同能力的人才來幫助你。滄海橫流顯本色,吹盡黃沙始見金。真正的人才,往往都是潛藏於黃沙之中的,你隻有將他們挖出來,才能獲得更多的成功資本。
蕭何說:“那些逃跑的將領很容易得到。但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天下無雙的。漢王如果隻想在漢中常駐,那麼就不必用韓信;如果您想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更好的人才了。一切就看您自己如何決斷了。”
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奪取天下,於是看在蕭何的情麵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大將。於是劉邦就想把韓信招來任命他。蕭何說:“漢王向來對韓信很傲慢,認為他是個低賤之人。現在您是要拜他為大將,卻如同呼喚自己的兒子一般,因此韓信覺得屈辱,於是要逃跑。如果您真的想要拜他為將,就應當選擇一個好的日子,齋戒沐浴,設封壇,以禮待之才可以。”
劉邦同意了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並向他詢問安邦定國的策略。韓信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劉邦,帶領漢軍殺出了漢中,並最終戰勝了項羽,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成為漢王朝重要的開國功臣。
古人雲:知人既難,察人必慎。正確的考察可以準確地評價一個人,並能夠恰如其分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古今智者無不重視察人之法,並注意積累有關的寶貴經驗。
唐太宗不念舊惡重用魏征,不僅展示了其作為一代君主的氣度,更展示了他作為一個統治者唯賢是舉的一麵。
魏征曾經隨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反隋,李密失敗後,魏征隨其入關降唐,但久不見重用。後來,魏征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在當時激烈的宮廷鬥爭中,魏征曾多次勸說李建成先發製人,及早除掉李世民,但由於李世民已經早有戒備,因此李建成始終沒有成功。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繼位當上了皇帝,是為唐太宗。唐太宗早就很器重魏征的膽識和能力,因此他並沒有因為魏征當年反對自己而將他殺害,反而親自將魏征迎接到自己的書房中,請求魏征幫助自己治理天下,讓他擔任諫官之職,並經常將他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征直言善諫,為唐太宗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幫助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麵。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了解人才,並選擇能夠幫助你的人才,誠心地向其請教,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學會任用賢能之人,你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雍正能夠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戰勝其他的皇子,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團結了一批為己所用的賢士。雖然雍正登基後以猜疑忌刻、寡恩薄情著稱於世,可謂“黑”臉無情,但他同時明白另一個道理:一個君主,隻會“黑”還不行,還要能夠以“厚”待人。因此,隻要是賢才,哪怕是反對他的賢才,隻要與政治鬥爭或朋黨沒有聯係,他就照樣任用,甚至還破格提拔。這也是雍正識人用人的一個亮點。
雍正登位第一年,翰林院檢討孫嘉淦就上了一個條陳,力請雍正做三件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在皇帝剛剛登基、宮廷內部餘波尚未平息的情勢下,要求皇帝“弘寬容之量”、“親骨肉”以“泯其疑懼而上下相安”,這無疑是對上意的極大觸犯。
果然,雍正帝看到上疏之後勃然大怒,把其中的一些有逆上之意的句子加了朱筆圈點,然後召集軍機處諸大臣,叫他們閱看,並厲聲責問道:“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左都禦史朱軾回答說:“嘉淦誠狂,然臣服其膽。”雍正帝聽完後沉思良久,忽然縱情大笑道:“朕亦且服其膽。”不僅沒有絲毫怪罪他,還命其任順天鄉試分校,議敘擢升國子監司業。
此後,孫嘉淦屢上條陳,雍正帝曾同九卿論理說:“朕即位以來,孫嘉淦每每陳奏,可謂直言極諫,朕不僅不加怒,反而加恩,汝等臣工當以為法。”
雍正五年,孫嘉淦以國子監祭酒身份出任順天學政期間,因經費問題與直隸總督宜兆熊等發生爭執,雍正帝完全支持孫嘉淦,並指責宜兆熊說:“孫嘉淦斷非騷擾地方圖利之輩,爾等何不量情至此!”不久,即任用孫嘉淦為順天府尹、工部侍郎。
無論是身為皇子時對身邊人的任用,還是榮登皇位後對孫嘉淦的任用,都可以折射出雍正獨到的識人和用人法則。對於雍正而言,他最需要的是真正能夠幫助他完成大業的人才,而不是有名無實的溜須拍馬之徒。史書記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可見雍正識人用人的功夫何等了得。
要學會尋找和選擇那些真正能夠幫助你成就事業的賢才,而不是一些曲意逢迎的諂媚之人。一個希望成就大事的人,就應當明辨賢士和小人的區別,並重視、重用那些賢士,從而達成自己的目標。
恩威並施,遏其不軌之心
《孫子兵法》說:“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文”是寬厚、恩仁的意思;“武”是刑威、懲罰的意思,把這句話用在現在的職場中可以解釋為:對待下屬既要寬厚、仁義,還要采用一定的懲罰措施,才能令下屬言聽計從。
乾隆年間,有一個叫汪如龍的人,他是個極為有名的鹽商,原本是兩淮鹽政征瑞的幕僚。征瑞剛剛上任不久,汪如龍就前往結交,向征瑞進獻了許多諸如如何查假打非,如何收捐納稅以及追查走私漏稅的良策,深得征瑞的賞識,後來被招為幕僚。而汪如龍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做了幕僚以後,就開始不把征瑞放在眼裏,並有了取征瑞之位而代之的想法。
汪如龍為了接近和珅,他先同征瑞一起向和珅進獻了一匹名馬。和珅這樣的貪官,平常的金子銀子很難打動他,唯有像古玩、寶馬之類的奇珍異寶方能令他動心,汪如龍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和珅的注意。
進而他又通過和珅向乾隆進獻了一名美女,令乾隆很是滿意,和珅心中對汪如龍的進獻有幾分高興。然而和珅明白,對待汪如龍這樣的人必須用威勢壓製他,否則他的野心就會不斷膨脹。於是,和珅就召見汪如龍,一見麵就一臉嚴肅,令汪如龍心中不安,原有的狡猾和傲氣就減去了一半,進而和珅說道:“恭喜你討得皇上的開心啊!”然後用眼睛盯著汪如龍,氣勢逼人,汪如龍越發不知所措,隻能靜靜地等著挨訓。
這時,隻聽和珅怒斥道:“你可知罪,對皇上惑以美色,致君王不朝,論罪當斬!”汪如龍頓時大驚失色,雙膝跪倒,口中忙稱罪該萬死,乞求和大人能網開一麵,說自己早已心儀大人,以後定當好好進奉。和珅見目的已經達到,才緩緩舒展開了緊簇的雙眉。
經過這次威懾,汪如龍將原有的野心收斂了起來,心甘情願地做了和珅的一名爪牙。
為了向和珅表明自己的忠心,有一次汪如龍將家中的一幅名畫送給了和珅,且在畫中放了一張大額銀票。
汪如龍的這種苦心自然不會落空,和珅麵見皇上時經常誇汪如龍如何精明能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然後又說征瑞雖然迎駕有功,但卻糜爛奢侈,應當加以警戒,不然對國家、對人民都不好。乾隆聽了之後就把汪如龍放在了心上,對征瑞卻大為不滿,於是想撤掉征瑞兩淮鹽政的官職,就命和珅推薦合適的人選擔當此職,和珅就把汪如龍推薦給了乾隆,自然,征瑞被撤職了。
從此以後,汪如龍就更加效忠和珅了,再也不會有什麼對和珅不利的舉動了。
征瑞之所以丟掉官職,是因為他不懂得厚黑學的奧妙,而和珅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對汪如龍恩威並施,不僅壓製住了他的野心,還將其收為自己的親信,為自己所用。
宋孝宗時,孔鏞出任田州知府,剛上任不久,府內的守兵就因為其他的任務被調走了,峒族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就立即乘虛攻城,把田州圍得水泄不通。孔鏞於是召集眾官員商討對策,經過商量,大家都主張關閉城門死守。孔鏞說城內糧草有限,這麼死守空城能支持幾天?要讓他們退兵,隻有對他們恩威並施。眾官員都有疑義,認為此舉不可行,可孔鏞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
經過商量,孔鏞決定帶著兩個馬夫牽著馬出城,峒兵一將領一見有人出城,馬上準備迎戰。孔鏞說我不是來跟你作戰的,我是這裏新來的太守,我要見你們的酋長。
峒將見孔鏞沒帶武器,便放心地引他們進了寨子。還沒進寨子,兩位同來的馬夫就偷偷地逃走了。孔鏞剛進山寨就被峒兵圍了起來,孔庸不驚不慌地看著峒兵,說:“我是你們的父母官,快拿椅子來,讓你們首領來參見。”峒兵摸不著頭腦,隻好拿來坐椅給孔鏞坐。孔鏞說:“我知道,你們都是良民,隻是一時被饑寒所迫,才上山做了盜賊。前任州官不體諒你們,反而出動軍隊來攻打你們。現在朝廷命我來做你們的父母官,我把你們當做自己的兒孫,怎麼能忍心派人來殺害你們呢。你們如果信得過我,就送我回府去,我不僅不會殺你們,而且送你們口糧和布匹,放你們回家。如果你們還是不聽,後麵大軍討伐,你們就難逃死罪了。”孔鏞待大家安靜下來後說:“我餓了,給我擺飯。”
峒人首領忙命人做好飯菜送上來。孔鏞飽餐了一頓之後,天色已晚,孔鏞又說:“天色已近黃昏了,回城是來不及了,我就在你們這裏過夜。”眾人又忙準備好床被。
第二天,孔鏞對首領說:“我今天要回去了,你派人隨我去取糧食和布匹吧。”
孔鏞帶著峒兵來到城下後,城裏的官員們以為太守已被峒人製服,不敢開門。孔鏞笑著對峒人首領說:“你們先後退幾步我自己進去,拿出東西來犒勞你們。”
眾官員們把孔鏞放了進來,又關上城門。孔鏞回城後馬上命令士兵將穀子和布匹從城牆上投下去,眾峒人滿意而歸。從此以後,峒人再也沒有造反。
孔鏞能說服峒人退兵並且讓他們不再造反,是因為他采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給予峒人一定的恩惠,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在處處為他們著想,同時告訴他們,如果再造反,會給他們什麼樣的懲罰,讓他們去權衡利弊。孔鏞所采取的策略可謂“恩威並施”,可謂厚黑之至。
在職場中,一個領導者要贏得下屬的心悅誠服,一定要懂得恩威並施,維護自己的威嚴。對那種很有能力卻很傲氣的下屬,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壓製措施,讓他明白你是他的上級,在一定的時候還要給予獎勵和恩惠,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自己做事,因為人都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