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諸惡莫作,無惡心安(1)(1 / 3)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人雖能一時得誌,但罪惡會陪伴他的一生,還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責罰和別人的,這便是惡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做了虧心事,自然就心難安穩。佛說,不必非要把惡事做出來才是惡,隻要起心起惡也是惡。無惡,無愧於心,心自安。

隻要起心起惡念就會有惡業

《華嚴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宋朝時的衛仲達三十幾歲時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命判官查他一生所做的善惡,罪業的簿子擺滿大廳,善事隻有一張紙。

衛仲達看了這種情形,心裏疑惑,就問閻羅王:“我很年輕,縱然造罪業,哪裏會造這麼多?”

閻羅王告訴他:“罪業不必做出來,隻要起心動念,鬼神就有記載,起個惡念就給你寫一筆,所以造惡的簿子擺了一大堆。”

他就問:“我那個善事很少,是哪一樁善事?”

閻羅王告訴他:“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勞民傷財,你出於真心,勸告皇帝不要做這個工程,這就是你的奏折底稿。”

他說:“我雖然勸皇帝,可是工程還是做了。”

閻羅王說:“如果皇帝聽了,你的功德就更大。雖然沒有聽,但你誠心誠意為民眾,這一念真誠的善心非常可貴。”

於是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善惡兩個簿子用秤一秤,結果善重惡輕。

佛在心中

佛說,起心動念出於真誠,為眾生,絕對沒有私心,不為自己,這是真善。有的人表麵上看是為別人,但真正的目的還是為自己,這是惡,不是善。如果一個人做了許多好事,最後的目的是為自己——想借此獲得名利,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佛家常講,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一定有惡報。佛說,不必非要把惡事做出來才會有惡業,隻要起心起惡念就會有惡業。

【人間世態】

經常做噩夢

林歡常常做噩夢,時間長了,她甚至開始害怕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才躺下睡覺,但躺下後由於害怕做噩夢精神就會極度緊張,翻來覆去睡不著。迷迷糊糊剛入睡,就開始做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讓她疲憊不堪的夢。有時夢見可怕的敵人出現在麵前,而自己卻一動也動不了;有時夢見胸口好像壓著個重物似的喘不過氣來,害怕得要命,想叫喊卻又叫不出聲來;有時夢見自己喉嚨被人卡住,極度驚懼,喊不出,動不得……噩夢醒來,總感到不是滋味。有時甚至一整天都心情抑鬱,疑神疑鬼,胡亂猜想,憂心忡忡,大有惶惶不可終日之勢。

安心釋語

做夢是人在睡眠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現象,其實,每人每天都會做夢,隻不過由於大腦皮層的抑製作用或心理防禦機製的作用,很多時候感覺不到自己曾做過夢。人的夢境也不可能總是愉快的,有些人就常做噩夢。

所謂噩夢,即內容恐怖、使人極度不安或驚恐不已的夢。長期做噩夢會引起以焦慮恐懼為主要表現的睡眠障礙。

很多人常在晚上做夢時夢到不愉快的情境,夢境千奇百怪、荒誕離奇。可怕的夢境使人焦慮緊張、表情驚恐、麵色蒼白、出汗、心跳加快等。由於睡眠中肌肉鬆弛,所以常常掙紮不動,似被纏住一般。有些人因常做噩夢而睡眠不足,導致精神衰弱,出現頭痛、心悸、煩躁和記憶力減退等現象,並因此而非常苦惱,認為噩夢是不好的征兆,甚至擔心做噩夢會導致精神分裂症。

偶爾做噩夢,並沒有什麼,但如果經常做噩夢,尤其是夢到同樣一個可怕的場景,就應該引起重視,及時進行自我心理疏導。

1.打消對噩夢的不必要的顧慮

有些人把噩夢當作是現實的暗示,當人們對夢的現象不能給出一個合理化的解釋時,就會造成精神上的壓力。這樣是不正確的,要科學地認識夢,不要迷信。圓夢,隻是碰巧,是敏感、多疑、偏激的人把一些不相幹的事情聯係起來的結果。做噩夢與精神病無關,與吉凶福禍也沒有直接聯係,不要為此擔憂。

2.減少不良刺激

平時應多看一些有益健康、輕鬆愉快的影視錄像或小說,少看或盡量不看易形成噩夢情景的影片或小說,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記憶中儲存。睡前不要過分操勞,過度用腦,也不要回憶痛苦的往事。臨睡喝一杯牛奶,聽聽音樂,有助於睡眠質量。

3.注意睡眠的姿勢

人的睡覺姿勢不好,如趴著睡覺或手放在胸部壓迫了心髒,容易做一些恐怖的噩夢。采取右側臥睡眠較好。仰著睡的時候,雙手雙腳自然垂直,枕頭不要過高。要糾正趴著睡覺的不良習慣。

4.解決困擾自己的心理問題

對於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麵存在的問題,應該積極及時地加以解決,因為心理上的不愉快往往是導致噩夢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學會自我暗示,建立積極的心理防禦機製。不要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歸因於自己,當你無法改變現實時,就試著去適應生活。把痛苦的經驗當作是豐富人生經曆;多想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多使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製。

5.預防生理疾病

有不少實驗顯示,人體內的生理性與病理性的刺激可能被編入夢境。人體有些輕微的炎症,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往往感受不到,而炎症引起的輕微刺激在睡眠時,就可能導致噩夢產生。如有人在夢境中出現喉嚨被人掐著,後來果然發現患有咽炎。隻有把病徹底治好了,才能消除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