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1)(1 / 3)

佛說,放下才能得到解脫。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的心靈,而不是當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就會祛除心中的雜念,享受一種自在安寧的人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地得到不斷地失去,無論得到還是失去都應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為喜,更不要以失去為悲。記住: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

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在晨鍾暮鼓中,初雪飄落,初雪消融,世間萬物大約都是這樣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吧。

人與佛在說話。

人說:我想忘記。

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問:你忘記了嗎?

人回答說:沒有,或者說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記悲哀,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嘛,你說的。

佛笑得很開心,千百年來佛一直笑得很開心。

說人生如夢,是因為人生存在不可知的未來;說夢如人生,是因為有夢才存在生活的欲望。注定的相識,如春季花開的聲音,悅耳的清脆。注定的離別,像晨曦的露水,平靜的美麗。與其說愛是種緣,不如說是留下幸福記憶的巧合。那巧合,使得傍晚的雲端,紫霞閃過。

佛說:笑著麵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百年前離別的那一天,我們沒能留住時間,隻好把愛封在心田,期待來世再相戀。就算世界都忘記了永遠,我們的心不變,不管生命已經輪回多少圈。

佛說:你心裏有塵。

人拍拍手,抖抖衣服,對著鏡子整整衣冠。

佛說:心裏的塵是抖不掉的。

人茫然四顧,一片迷茫。

佛說:心裏的塵隻能用心,才能消除。

於是人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

人於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人領不悟。

佛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人仍不悟。

佛說:悟有兩種:頓悟和漸悟。頓悟時,那靈性閃爍的一刹那,猶如霹靂驚醒了沉睡的大力神,劈開了混沌。抓住火花的瞬間,才能看見自己內心的那一汪清泉。

佛說:你有太多的私心雜念。

人低頭向地,抬頭向佛,躬身自省。

佛說:私心雜念是去不掉的。人一頭水霧,仍然不能理解。

佛說:你的意誌不夠堅強,心誌不能專一,生活沒有目標,總是任由時光過盡,最後卻一無所成。

人觀心自問,不禁冷汗滿身。

人問佛:我該怎麼辦?

佛說:放下了,就擁有了。

人接著又問佛:放下是什麼?

佛說: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心與念想,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什麼了,你才能從桎梏中解脫出來。

人終於明白了“放下”的道理。

佛在心中

“放下了,就擁有了。”是的,很多事情,放下了,也就擁有了。隻有放下了,心才豁達起來;隻有放下了,才擁有真正的自我。工作上,把名利放下了,就可以按照自我固有的想法、方式去把事情做好;生活上,把一些不愉快的記憶放下了,才過得更好;思想上放下了,就可以無憂無慮、勇往直前。我們該把沉重的包袱放下,把我們拿不起的東西放下,把我們不該拿的東西放下。留下信念,留下自我。放下了,心更寬了,更廣了,更高了;放下了,才是真正的擁有。

【人間世態】

崩潰的邊緣

張女士今年43歲了,在某企業做管理工作,最近麵臨著一係列問題——單位效益不好,她必須想辦法扭虧為盈,兒子麵臨高考,父母身體多病需照料。一時弄得她六神無主,倍感困惑,更糟的是一向身體很好的她,近來突發高血壓,心肌過速,這更使她覺得苦悶極了。她感到自己的心理到了崩潰的邊緣,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安心釋語

在人們越來越習慣動輒高呼殘酷競爭時,一定不能忽視生活與事業的平衡,也就是BALANCEDLIFE。這個英文是什麼意思呢?是平衡的生活,也就是說,除了賺錢以外,還要注意到自己的家庭、朋友、愛好等等。如果我告訴你我每天工作14小時、回家跟親人說不上幾句話,你覺得我的生活平衡嗎?好在我不是這樣。我一直覺得業餘時間在家陪親人散步、看電視、給親人做飯是最大的享受,在經曆了一天激烈的打拚後,不少職場中人會將工作場所的緊張情緒帶回家中,回到家中仍然無法放鬆。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試試以下調節方法,它們能夠幫助你從辦公狀態調整到居家狀態:

1.住所門口放置一個雜物盒

購買或製作一個大籃子或是木頭盒,把它放在住所門口。走進家門後立即將公文包或是工具袋放到裏麵,第二天出門之前絕不去碰它。注意:一定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