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無求則無敵,無敵則心安(3)(1 / 3)

“白天為了掙錢糊口,我說了許多違心的話,做了許多違心的事,可那是為了生存啊,況且我什麼也沒攢下。每當夜晚來臨,我就會徹夜難眠,就像是在地獄中一般,”那個人回答說,“佛祖啊,人生本來就不容易了,你為什麼偏偏還要折磨我?”

佛祖說:“你啊,為了自己糊口去欺騙別人,而不是通過正當的渠道去生存。我是仁慈的,決不會把一個正當的人逼入絕境。你的心靈長滿了毒草,需要一種藥劑才能去除。”

那個人問:“那是什麼啊,求你了仁慈的佛祖啊,救我脫離痛苦的折磨吧!”

佛祖說:“藥名道德!”

彌補品德上破綻的良方,就是加強修養

有一師傅,凡遇徒弟第一天進門,必須安排徒弟做一例行功課——掃地。過了一些時辰,徒弟來稟報,地掃好了。

師傅問:“掃幹淨了?”

徒弟回答:“掃幹淨了”

師傅不放心,再問:“真的掃幹淨了?”

徒弟想了想,肯定地回答:“真的掃幹淨了。”

這時,師傅便沉下臉說:“好了,你可以回家了。”

徒弟很奇怪為什麼師傅也不去檢查就不要自己了呢?

原來,這位師傅事先在屋子的犄角旮旯處悄悄丟下了幾枚銅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掃地時發現。大凡那些心浮氣躁或偷奸耍滑的後生,都隻會做表麵文章,是不會認真地去掃那些旮旯處的,因此也不會撿到銅板交給師傅的,如果他掩藏了銅板不交給師傅,那破綻就更大了。

佛在心中

師傅看出的“破綻”是徒弟品德修養上的弊病。衣服上的破綻,需要縫補。而一個人品德上的“破綻”,需要通過加強修養來克服,隻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質完善,才能成為一個大事小事都“看不破”的人。作為生活中的凡人,我們不奢望當“聖人”,但我們要盡力做一個高尚的人,負責任的人,認真的人,勇敢堅強的人。一句話,做一個品行無“破綻”的人。

【人間世態】

公私不明,法不容情

文化局科長張某,坐鎮文化局某科多年,根係龐大。教育局某辦公室主任李某,剛剛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張某的兒子今年考高中,但分數差幾分沒達到省重點高中的分數線,張某就去找李某說情,還帶了不少的禮物。李某一看,心中不住地鄙夷,張某人做這麼多年的文化局某科長了,有事情還不是求我?於是李某沾沾自喜。不久,李某的女兒中專畢業沒找到工作,想讓李某托人找進文化局工作。文化局清閑,工資還高。李某一思量,得,前些日子還笑話張某,今天輪到自己了。李某就去找張某說情,還帶了不少禮物。張某一看,心中不住地鄙夷,李某人做了教育局某辦公室主任多威風啊,有事情還不是求我?於是張某沾沾自喜。後來,組織上來了新領導,以“利用職務之便,徇私廢公”的罪名免去了他倆的職務,並將他們的子女驅逐出機關。張某和李某紛紛自嘲:私公私公,因私廢公;公私不明,法不容情。

安心釋語

自問——我們知道自己的樣子嗎?我們可曾檢點過自己身上的“破綻”?我們在大庭廣眾麵前,顯得彬彬有禮,極有教養。但當我們獨處或在自己的家人麵前時,會不會就暴露出專橫、自私的一麵?我們在大的方麵還能做到遵紀守法,但在小事方麵,會不會就放鬆了對自己的約束?我們在工作輕鬆、境遇順利時能夠做得像一個稱職的好員工,但在疲憊不堪時,還能不能咬牙堅持,盡職盡責,或者更多地挑起重擔?我們處在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到社會風氣,小到公司的明天在於我們的努力,社會也需要我們,我們奮鬥在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當一項任務擺在我們麵前時,我們是挺身而出,還是畏縮不前,更選擇逃避?如果我們做了,我們能否為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勇敢承擔責任,我們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破綻”和缺點,但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正視它,或者還想掩飾它。我們不去改正缺點,“破綻”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俗話說的好:“小洞不補,大洞尺五”。我們能拾到生活中為考察我們而扔下的“銅板”嗎?

我們要從現在做起,發自內心地改正自己的品德修養,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做人,處事,待物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迎駕人,發揚迎駕精神,把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做好,把“社會道德的窗口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