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還有好多人沒有認清這個道理:做好每一件看起來很簡單很微小的事情,卻能拉近成就大事業的距離。在1994年第12屆日本廣島亞運會上,當運動會結束的時候,能容納10多萬人的廣島體育場內竟沒有一張廢紙,世界各國的媒體都不由為之驚歎。全世界驚呼:“多麼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窺斑能見豹,小處見真章,一個人的素質乃至一個民族的素質,也往往能在一件小事上得以彰顯。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平實的語言,卻包含有很深刻的哲學道理。很難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做實做對,究其根源,還是素養、品質上的不足。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克服誌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壞毛病,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個所謂的“大事業”就是由許多小事構成的,每一個“大事業”也都是從小事做起的。
佛教軼事
問:聽說有些國家的人民,人人都要出一次家,是嗎?
答:緬甸、泰國等都有這個風俗,我國傣族地區過去也是如此。這並不是佛教規定的製度。這些地方一般兒童到七八歲時候,父母便送他們到寺廟出家,在寺廟中識字學經過僧團生活,過了一定時期可以還俗。出家時期最短的隻有幾天,有的幾個月,有的幾年。如果兒童時未出過家的,長大後總要有一個時期出一次家。這種臨時出家的人並不受沙彌戒,與發願長期出家的不同。
問:聽說日本僧人都有家室,是嗎?
答:原來日本僧人都是沒有家室的。公元十二世紀時期,淨土宗的一派淨土真宗的創始者親鸞倡導帶妻修行,開始娶妻生子。其後幾百年中這個製度隻限於這一宗派。到明冶維新後,僧人結婚的風氣便在其它各宗派中流行起來。現在除少數宗派的少數僧人仍然過獨身生活外,絕大多數僧人都有家室,他們的子孫世襲僧人的職業。這便形成了以在家佛教徒擔任弘傳佛教事業的製度。但是這種情況隻是屬於男僧人,今天日本的尼眾還是出家如律持戒的。
在繁雜的塵世中,養德是祛病益壽的良藥
唐代著名禪師石頭希遷稱石頭和尚,九十一歲時無疾而終,諡號天際大師。
希遷曾為世人開列十味奇藥:“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服用方法為:“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於平等盆內研碎,三思為末,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依此服之,無病無瘥。切忌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中箭,肚中毒,笑裏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以上七件速須戒之。”
希遷的養生奇方其精要在於養德。養德“不勞主顧,不費藥金,不勞煎煮”,卻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壽。
佛在心中
德高者正直,富於愛心,遇事出於公心,寧靜處世,不為世俗勢利所動。德高者對人、對事胸襟開闊,無私坦蕩,光明磊落,故而無憂無愁,無患無求。身心處於淡泊寧靜的良好狀態之中,必然有利於健康長壽。德高者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在“與人為善”的助人行為中,會喚起他人對自己的感激、歡喜和熱情,由此而產生的溫暖的感覺,將有助於徹底免除精神緊張。一位真正懂得從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找到本我注重養德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的日子充滿壓力及憂慮。所以,在繁雜的塵世中,要努力保持心靈的寧靜。在寧靜中升華自己的德行,享受每一次脫胎換骨的過程。
【人間世態】
走在“過勞死”的邊緣
據一項調查顯示,66%的人有多夢、失眠、不易入睡等現象;經常腰酸背痛者為62%;記憶力明顯衰退的占57%;脾氣暴躁、焦慮者占48%。還有調查結果表明,慢性疲勞綜合征在城市新興行業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0%-20%,在某些行業中更高達50%,如科技、新聞、廣告等業從業者、公務員、演藝人員、出租車司機等,而這些都是“過勞死”的潛在人群。有統計說明很多人走在了“過勞死”的邊緣。日本是最早發現“過勞死”的國家。近兩年報道過的“過勞死”案例也說明了各行各業都麵臨著這種危機。
1.某重點院校直保研究生猝死。
2.知名企業員工工作時突然發病致死。一位與該員工同批培訓的企業員工在接受當地勞動局調查時曾表示,在日本期間,工作時間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為準,較為彈性。員工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在這所知名跨國企業是否客觀存在呢?另一位員工說:“幾乎沒有人能夠正常下班。我們每月可以申報法律規定的最多36個小時的加班,給加班費,但實際加班時間肯定不止36個小時。”一個普遍的現象是,該公司下午5時半正常下班,但每天六七時的班車是最擠的,因為這時絕大多數員工會在此時回家。而5點45分的第一班車和八九點的末班車,乘坐者最少。“很多人把該企業當跳板,因為該企業高強度的工作環境和國際背景對員工將來跳槽到其他外企很有幫助。”一位企業員工如是說。
3.打工仔“過勞死”。據介紹,46個小時內上班35個小時後,打工仔金某猝然死去,一張工卡上記錄著金某死前上班的時間:金某在不到兩天時間裏,累計工作超過35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