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寬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4)(1 / 2)

現實生活中,鄰裏糾紛、債務糾紛甚至朋友間爭執經常發生,而作為當事者不僅要保持冷靜,更重要的是要有法製意識。一旦與他人發生糾紛,就要通過正常渠道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易躁易怒的人卻因此往往失去理智,采用辱罵泄私憤甚至用暴力等手段,將原本常見的普通糾紛擴大上升為惡性案件。這樣做不僅無助於事情解決,反而使事態惡化,給他人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而自己最終也會受到法律的懲處,悔恨終生。

拈花一笑

從來不反駁別人

有一次,有一個人去拜訪一位禪師。到了禪師家中,看到室內淩亂不堪,心中感到吃驚。於是,他大聲咒罵了一通揚長而去。翌日,又回來向禪師致歉。禪師淡然地說:“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實對我來講,這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說我是馬的話我也會承認的。因為別人既然這麼認為,一定有他的根據,假如我頂撞回去,他一定會罵得更厲害。這就是我從來不去反駁別人的緣故。”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當雙方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對於別人的批評,除了虛心接受之外,還要養成毫不在意的功夫。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太多了,因此一定要心胸豁達,有涵養,不要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別人。而且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喜歡論人短長,在背後說三道四,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談論自己,完全不必理睬這種人。隻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些什麼呢?

心中有佛光,才能保持心境的澄明

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在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老和尚一時難以選擇誰為傳人。

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老和尚自感壽命將止,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他叫來三個弟子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

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有兩個弟子出去了,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沒有行動。

不久,有一個弟子回來了。他告訴老和尚,他已買了幾車幹草,足可以填滿禪房了。老和尚聽後,搖頭蹙眉,非常失望。

接著,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隻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然後把蠟燭點燃。老和尚見狀,口念:“阿彌陀佛”,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

這時,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隻見那弟子起身,將銅錢還給了老和尚,雙手合十說:“師傅,我買的東西就要來了!”說完,他吹熄蠟燭,禪房一片黑暗,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師傅請看,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師徒都向門外看去,隻見東半邊天上,一輪滿月刹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冉冉升起。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禪房裏灑滿光輝,一片通明。

老和尚驚訝得半晌無語,禪房裏一時寂靜異常。許久,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你何以想到此法?”

弟子雙掌合十說:“幹草固然能裝滿禪房,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蠟燭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燭光能充盈禪房,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

弟子沉吟片刻,神情肅穆,繼續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月明則天明,天明則地明,天明地明則心明;然佛明四字,佛明我心,可見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我佛,隻因我心中有佛光!”

老和尚聞言,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你心中的佛光,乃上智中之至聰至慧者也!”

佛在心中

心中的佛光,誠如我們生活中的快樂、幸福,乃至一切的真、善、美……隻有心中裝有快樂、幸福,生活就會像月光一樣毫無保留地普照,讓我們遠離煩惱、憂愁、沮喪、消極……佛光會將最沮喪的心情放開,包容所有的消沉與瑣碎的日子。月光清照下的心情是豁然開朗的,其實懷一份包容的心生活,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地過……佛與我們同在。

【人間世態】

狹隘的人生沒有快樂可言

翠莉從上學時起,就對除學習之外的一切事物不感興趣。班裏班外組織的活動,她能躲就躲。什麼體育比賽、演唱比賽、演講比賽、科技活動,她一律不參加,“一心隻讀教科書”,“培養那麼多業餘愛好幹什麼,把學習搞好了才是真的。”然而,待上了大學以後,翠莉這種“單打一”的做法,越來越使其陷入人生的重重困境之中。她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成績從原來班上的前茅一下子滑到了中下遊;她的人際關係相當糟糕,竟連一個稍微親近一點的朋友也沒有,更別說什麼知心朋友了;她的心理素質很差,整天處於自卑、孤獨、焦慮的不良情緒狀態之中。由於翠莉隻抓學習而沒有其它活動,因此她的價值、興趣、信心都隻體現在學習這一點上,所以她特別看重自己的學習,同時她也就不能允許別人在學習上超過自己,不允許別人在學習的榮譽上與自己“平分秋色”。在這種狹隘的心理支配下,她對其他學習成績趕上她的同學嫉妒、生氣、著急、恐慌,而人一旦缺乏了沉著自若的心態,學習又怎能搞得好?由於翠莉隻抓學習而沒有其它愛好,因此翠莉參與不進去同學們的活動;同學們熱火朝天地談論的東西,由於她的孤陋寡聞,也根本插不上嘴,再加上她在學習上的保守主義和狹隘心理,致使同學們都對她敬而遠之,使她成了一個“孤家寡人”——有事無人幫助,有話無人訴說,你說她心情能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