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再劃掉一個。”教授的聲音再度傳來。這名女生驚呆了,她顫微微地舉起粉筆,緩緩地劃掉了兒子的名字。緊接著,她“哇”地一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
教授待她稍稍平靜後問道:“和你最親的人應該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為父母是養育你的人,孩子是你親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為什麼他反道是你最難割舍的人呢?”
同學們靜靜地看著自己那位女同學,等待著她的回答。
女生緩慢而又堅定地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會先我而去,孩子長大成人後獨立了,肯定也會離我而去。真正能陪伴我度過一生的人隻有我的丈夫!”
苦,莫忘提起內心之樂;樂,亦應明白人生之苦澀
曇照禪師每日與信徒開示都離不開:“快樂呀!快樂呀!人生好快樂呀!”
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不時地叫說:“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聽到了,就來責備他:“喂!一個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曇照:“健康快樂,生病痛苦,這是當然的事,為什麼不能叫苦呢?”
住持:“記得當初你有一次,掉進水裏,快要淹死時,你且麵不改色,那種無畏的樣子,視死如歸,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時都講快樂,快樂,為什麼到病的時候,要講痛苦,痛苦呢?”
曇照禪師對住持和尚道:“你來,你來,你到我床前來!”
住持到了他床邊,曇照禪師輕輕地問道:“住持大和尚,你剛才說我以前講快樂呀,快樂呀!現在都是說痛苦呀,痛苦呀!請你告訴我,究竟是講快樂對呢?還是講痛苦對呢?”
按照佛法答快樂對抑或答痛苦對都是錯的,主持無言以對。
佛在心中
人生有苦樂的兩麵,太苦了,當然要提起內心的快樂;太樂了,也應該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熱烘烘的快樂,會樂極生悲;冷冰冰的痛苦,會苦得無味;人生最好過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人生中總有酸甜苦辣,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喜怒哀樂。因此我們應順其自然,遇到快樂的事情就應該開開心心、高高興興的,而如果遇到不幸的事情,叫叫苦,吐吐苦水,抱怨抱怨也是應該的。其實快樂就是一種心態,很多人之所以缺少快樂,是因為缺少一種快樂的心態。人生處處有樂子,隻要我們有一種雖是快樂的心態,哪怕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都是快樂的源泉。人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如果隱瞞,隻會讓快樂失去意義,讓痛苦更加不堪。佛告訴我們:有快樂就表達出來,有痛苦也不必隱瞞,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心自會安。
【人間世態】
SOHO光鮮的外表,隱痛的心理
SOHO(通常指自由職業者)表麵看似輕鬆,實際卻並沒有那麼自由。一項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450位自由職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潛在的抑鬱、暫時性放棄生活興趣、溝通自閉和暫時性想象症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某公司首席職業顧問表示:不是所有人在成為SOHO後,都能度過從上班族到SOHO族的心理適應期。SOHO一族工作結束後,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寧肯獨自上網、看電視或讀書看報,也不願意外出社交,甚至連工作上的正常應酬也能推則推……
這位首席顧問解釋說:有相當多的人本身就沒有很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工作和生活不分界線,缺乏目標管理的能力。而這樣一個不會進行時間管理的人,一旦成為自由職業者,沒有了考勤的約束,生活規律就可能更加紊亂,這對他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不利。在我們周圍,這種自稱患“社交恐懼症”以及“自閉症”的SOHO正日益增加。
安心釋語
不否定自己,要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