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漢民族研究的價值和意義(1 / 1)

漢民族是我們統一多民族祖國的主體民族。她擁有近12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91.8%,占全世界人口的1/4左右,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漢民族源遠流長,曆史悠久。從遙遠的古代起,她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美麗、富饒、遼闊祖國的土地上。她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搖籃,在曆史發展的漫長進程中,從點到線,從線到麵,象滾雪球一樣,溶合了許多民族,混血而形成。

漢民族的文化燦爛輝煌,絢麗多彩。民族文化的範圍很廣,衣食住行、器物用具、民俗風情,以至科學技術、天文地理、禮樂刑政等典章製度,都是它的基本內容,無論在哪一方麵,漢民族的文化都有輝煌的成就,青銅器、瓷器、絲織品自古以來就領風騷於世界;造紙、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的發明對改變世界的麵貌作出了貢獻;漢民族的烹飪自今仍使各國人民所傾倒而風靡全球;漢民族的武術,被各國人民稱為“功夫”,倍受傾受而飲譽世界。漢民族的文化實在是世界文化一座豐碩無比的寶庫。

漢民族的特征鮮明、穩定,以獨特的風貌、風姿和風情,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她有自成體係的線性文字——方塊漢字;有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為代表的民族節日;有富有有東方情趣的吃、穿、住、用等風俗習慣,有獨具一格的“紅白喜事”;有神奇的民族醫藥;有巧奪天工的玉雕、石雕、貝雕、微雕、象牙雕等工藝美術品;有畫、詩、書、印“四絕”融為一體的國畫藝術;有集“唱、做、念、打”於一身的民族戲曲。這些都表現出漢民族固有的,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鮮明的、穩定的民族特征。

因此,研究這樣一個有眾多的人口,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穩定的特征的漢民族的曆史,有著特殊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由於漢民族有悠久的曆史,經曆了多種社會形態,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唯一從未中斷過曆史的一個古老民族,因此,漢民族從起源、形成到發展的一脈相承的整個曆史過程,既是民族學的一份豐富遺產,又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個民族典型。無疑,研究這份遺產和這個典型是有國際的意義的。

由於漢民族有燦爛的文化,不僅對中國的曆史和文明,而且對世界的曆史和文明都作出過偉大的貢獻。因此,研究漢民族豐富多彩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對發掘蘊藏於我們民族之中的智慧和力量的寶藏,對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無疑,是有實際作用的。

對於我國這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多民族的國家來說,各民族之間的和睦相處和友好往來,一直是民族關係的主流。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民族的共同繁榮,更是一個關係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漢民族擁有近12億人口,占了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而且又與各少數民族交錯雜居在一起,因此,研究漢民族這個巨大的人們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原因、過程和規律,不僅有助於我們克服研究中國民族問題的版麵性,既有利於反對大漢族主義,也有利於反對地方民族主義,也有助於今天製定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區的改革戰略。充分發揮漢民族在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主體作用,還有助於我們從民族理論的角度,研究和了解民族同化、民族溶合以至將來民族融合、民族消亡的問題。無疑,這既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意義。

由於漢民族有穩定的民族特征,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在種種內亂外患的形勢下,既沒有被外族所同化,也不因內亂而分裂,如黃河越九曲,長江瀉三峽,雖經曲折,但從未斷流,並彙百川入海,表現出了巨大的吸收力、凝聚力和創造力,顯示了獨特的民族穩定性和統一性形成的原因和情況,不僅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對同宗同祖,因眾所周知的曆史原因而斷絕了往來30多年的台灣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重新統一,實現“九州”大同,民族團聚,無疑,也有著實際意義的。

此外,由於曆史的原因,特別是在近代,帝國主義侵略者用掠賣華工的血腥手段,至使“華僑”遍布世界各大洲,僅在東南亞國家就有2100多萬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漢族。他們雖身居海外,卻嚴格保持著漢民族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很多人堅持講漢語,寫中文,吃中餐,穿中山裝或“唐裝”,著布鞋,過民族節日,與居住國的人民一起,對居住國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對南洋、東南亞以及美國西部的開發,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因此,研究漢民族就不僅是團結海外幾千萬僑胞的需要,也是我們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尤其是發展與華僑聚居各國友好關係的需要。無疑,這也是具有國際意義的。

正因為漢民族的研究,無論從中國史和世界史方麵來說,還是從民族理論、民族學和民族史方麵來說,它都是一個豐富無比的巨大的學術寶庫,所以,漢民族研究應該引起學術界足夠的注意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