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中國戲曲起源之謎(2 / 2)

3.“傀儡戲、影戲說”。近代著名學者孫楷第在《傀儡戲考原》一書中提出,宋代的傀儡戲、影戲,“為宋元以來戲文雜劇所從出;乃至後世一切大戲,皆源於此。其於戲曲扮演之製,如北曲之以一人唱;南曲之分唱、合唱、互唱,以及扮腳人之自讚姓名,扮腳人之塗麵,優人之注重步法等;語其事之所由起,亦莫不歸之於傀儡戲影戲”。

4.“春秋說”。持此種觀點的人認為,中國的戲曲最遲起源於春秋,完成於唐代。曲學泰鬥任二北在《戲曲、戲弄與戲象》一書中說:“戲曲本身,至遲春秋時已有,是社會上自然產生的東西,而用這二字來代表戲劇,則自明以後小部分人的人為之事。”他不同意王國維關於真正的戲劇起於宋元的觀點,認為說真戲劇,不等於說成熟的戲劇。周戲《孫叔敖》(即優孟)雖幼稚,但也是真戲劇。他還引用了《唐戲弄·辨體》中的記載進一步提出:“在我國古代之伎藝中,先有歌舞,以較為規律之聲容著;繼有俳優,以較為自由之科白著;二者分別發展,至遲在漢代,聲容與科白,即已互相結合為體,而溝通為用,敷演故事,成為歌舞戲。……自後歌舞戲日漸發達,迄唐而受胡樂、胡舞、胡戲之刺激特強,又與當時社會盛行之傳奇、小說、講唱、詠語,種種文藝,互為影響,代言問答等已普遍深入,於是循伎藝發展之自然趨勢,已有融樂、歌、舞、演、白五事,以共同推進故事,加強表情,提高效果者,我國戲劇之體製,至此實已完成。”

毋庸置疑,以上這些學說都提出了自己的根據,但中國戲曲的形成,其因素是方方麵麵的。如巫舞的起源的確很古老,但原始歌舞卻並不隻巫舞一種。傀儡戲和影戲對戲曲也是有影響的,南戲形成時期,溫州和東南沿海一帶確曾有影戲傀儡戲流行的事實。據何喬遠的《閩書》所記載,朱熹就曾在福建禁演傀儡戲,他的學生陳淳也在同地禁演南戲。但如果說南戲隻出自於傀儡戲,也未免掛一漏萬。事實上,當時江南及東南沿海一帶的農村,各種歌舞藝術極為發達,這些藝術類型對於中國戲曲的影響和發展也是有史可考的。至於傀儡戲、影戲對元吐的形成,以及梵劇對戲曲形成的影響,則還缺乏有力的證據,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考證。

至於學術界對於中國戲曲形成時間的爭論,則是一個對戲曲慨念有不同看法的問題。一般認為表演藝術與戲曲應加以區別,凡扮演、舞蹈、歌唱、歌舞、相聲、說唱、武藝等都屬於表演藝術;戲曲雖也是表演藝術的一種形式,但不可將所有的表演藝術說成戲曲。王國維將宋元時期的戲劇說成是真正的戲劇,有厘定概念範圍的意思,此戲劇二字,專就中國戲曲而言,應當是無可非議的。

對於中國戲曲的起源問題,或許應該這樣解釋,中國的戲曲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歌舞,經過漢、唐到宋、金時期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綜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