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生息湮滅(2 / 3)

這場叛亂最終的結局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就在幾十個軍的兵力圍困漢口之時,那盤踞在漢口的叛軍居然投降了……

投降的原因說起來也好笑,這些個大地主們居然起了內訌,其中有個人是皇帝的姑父,漢江公主的駙馬莫宏達。

雖然這莫宏達當初也積極的參與了叛亂,但是最後他見到大勢已去,便想起了他那個皇帝侄子。所以他居然串聯了一批自認為在事後可以脫罪的人來了個窩裏反。他們將以王家為首的兩湖最大的一批大地主係數綁了,打著白旗就這麼投降了。而三省叛亂也就這麼在荒唐中開啟,最後也在荒唐中落下了帷幕。

這次皇帝南巡持續了整整三個月,在平息了三省叛亂之後,帝駕啟程回京,而原本要做的事情卻被這次叛亂個耽擱了,不過皇帝已經下旨,明年會再下江南,給老祖宗祝壽。

封曉卻不在啟程回京的人員之列,他被皇帝臨走之時又加了個官職:“兩湖撫民欽差”。被派了個差事,封曉自然不能隨同皇帝回京,兩湖的爛攤子還等著他去接手呢。

不過說是爛攤子,其實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利益,封曉自然知道,那土地改革的事情還要等之後才會出台,但是如今那麼多的大地主被抓,如今兩湖的田地隻是暫時收歸國有。

土地的劃分歸攏自古就有一套私底下的齷齪,之間牽涉之深遠,上便能追溯到皇室,下麵還勾搭著奸商。

利益是人人都看到的,他這個差事也算是皇帝對錯過了老祖宗壽辰的一種補償罷了。

消息永遠比人快,封曉在金陵還未動身,他被任命為兩湖撫民欽差的消息已經傳遍兩湖。

叛亂之後的漢口並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個九省通衢之地。

這個大明朝的漢口和現世的漢口多有區別,雖然地理位置相同,但是不管是城市規劃,還是街路走向都與後世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

漢江邊上有一茶樓,名喚望江樓,坐在樓上就能望見不遠處的大碼頭,五湖四海的客旅下了船都會到這地方來坐一坐,因此也就成了漢口消息最是靈通的地方了。

馬福家裏有間綢緞莊,近些年的生意越來越好,幾年下來,他的綢緞生意越做越大,整個兩湖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絲綢都是經他的手銷出去的。

馬福的父輩算是湖廣一地比較有名望的,但和大多數兩湖的士紳一樣,都認為家中有地,心裏安逸。十多年前,剛剛自新開辦的漢口博物學院畢業的馬福卻不打算遵循老一輩的傳統,帶著家裏所有的積蓄來到漢口,開了一間綢緞莊,沒想到一開張生意便不錯,還吸引了順著長江言路采購的外籍商人。仔細斟酌再三,馬福便回了老家,將自家的田產全部都賣了,換得的銀錢也全投在了綢緞莊上。一路順風順水的走了過來,十多年的打拚,讓他成為了這漢口最大的幾個商人之一。

今天辰時剛過,馬福便帶著兩個下人來到了望江樓,這是他的習慣,每天早上都要到這望江樓來喝茶。並非這裏的茶葉有多好,而是這裏的消息最靈通。

馬福剛一進門,夥計便熟絡的迎了上來,一麵拿著毛巾替他撣掃身上並不存在的灰塵,一麵對著裏麵高聲喊道:“馬爺到,樓上老坐請……”那聲音高亢,直衝雲霄,樓上樓下聽了個真真切切。但是在身旁的馬福聽來,卻隻覺得婉轉回蕩,並不刺耳尖銳。

對著夥計和善的點了點頭,身後的下人自懷內掏出幾個銅錢,遞給夥計。那夥計高興地接過,一邊向裏麵讓著馬福,一邊又高聲喊道:“馬爺賞錢百文嘞……”樓上樓下的夥計聽聞,都停下手裏的夥計,轉身對著馬福失禮,嘴裏都喊著:“謝馬爺賞……”

這一幕在茶樓裏時不時的就會發生,大家都習以為常,隻有一些外來的客商旅人見到此情此景多少透著些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