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經典攻擊潛艇(1 / 2)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為前蘇聯的“台風”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現已有6艘。第一艘於1980年9月下水,1982年服役。水下排水量2.9萬噸,最大潛深800米,水下最大航速32節。

“台風”級潛艇可攜載20枚射程為8300公裏的SS─N─20分導式導彈,每枚導彈攜帶12個彈頭。導彈長15米,直徑約2米,導彈尺寸是同類導彈中最大的。落點距離誤差為300─400米。該艇還裝有533毫米和650毫米艇首魚雷發射管6─8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裝SS─N─15或SS─16A/B型飛航式導彈。有關軍事專家認為,如果在前蘇聯沿海發射這種導彈,可以覆蓋美國全部領土。

“台風”級潛艇采用雙層殼體結構,內外殼體之間有1.8米的間隔,除對魚雷的防禦力很強外,還具有突破堅冰的能力,因而可隱蔽在北極冰層下活動。它的外殼體加裝了一層很厚的吸音瓦,可使對方魚雷主動聲納的探測距離降低30%。

世界上最大、威力最強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是前蘇聯的“奧斯卡”級飛航導彈潛艇。該級艇現役3艘,在建3艘。其水下排水量1.39萬噸,水上排水量1.16萬噸,水麵最大航速30節,水下最大航速30節。動力裝置為2座壓水式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雙軸推進方式。艇上裝有24枚射程295海裏的SS─N─19反艦導彈,導彈發射前傾30°─40°;另有8具533毫米和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奧斯卡”級艇外殼與耐壓殼體間距離為3.048米,能承受魚雷直接命中的攻擊。

世界上最新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是美國“海狼”級(SS─N─21)核潛艇。水下排水量為9000噸,具有低噪、高速、深潛、武備強和可在冰下作戰等優點,計劃共建30艘,1994年後入役。

這種核潛艇,采用HY─100型鋼,使潛深達600米左右,成為世界上潛深最大的潛艇之一。它設8個魚雷發射管,可發射MK48─5型高性能魚雷或射程為110公裏的“魚叉”導彈;亦可發射射程為500公裏的“戰斧”反艦巡航導彈、射程為110─160公裏的“海矛”遠程反潛導彈,及射程為2500公裏的“戰斧”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其載彈量達50多枚。

世界上最小的核動力攻擊潛艇是法國海軍80年代研製的“紅寶石”級潛艇。首艇1983年服役,目前服役的有4艘,估計將建6─8艘。

該級艇排水量隻有2670噸。推進用小型核反應堆驅動氣輪機,帶動螺旋槳,兩班艇員輪換工作。艇內布置很狹窄,但卻能在沒有補給的條件下在海中執勤60天,巡航時間受所帶給養和艇員自持力的限製。最大航速不低於25節,潛深300米。該級艇結構緊湊,噪聲低,作戰效能很高。裝有4具魚雷發射管,還裝有射程50公裏的“飛魚”反艦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