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地下黨的活動情況
——吳德印事跡簡介
1926年10月,吳德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之後,就積極參與黨的地下工作。
11月,吳德印作為武功地區的第一個地下黨員,他十分榮幸地參加了由張含輝、王炳南、陳潔生、上官克勤等人參加的乾縣特支會議,研究討論如何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問題,心情特別激動。
1926年秋,上級派共產黨員馬忠孝指導武功地區的農民運動。為了把當時活躍在皇甫、河道地區的農民自衛組織——硬團這支武裝力量納入黨的領導之下,中共乾縣特支派吳德印回家鄉配合工作。
1927年初,吳德印利用家鄉的古廟辦起了私塾學校,既為革命培養後備人才,又利於掩護他更好地開展工作。陝甘區委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派來的第一位教師名叫薑崇德,共產黨員,大學生,具有豐富的地下工作經驗。2月,吳就介紹其表弟張百忍、同村的吳自興等人加了共青團組織。3月,秘密建立了共青團皇甫特支,薑崇德任書記,共青團皇甫特支由陝甘區委改歸乾縣區委管轄之後,吳德印任書記。期間,吳還介紹吳尚信和河道的左思明、左信(硬團負責人)入黨,並於同年7月成立了中共皇甫黨支部,吳任黨支部書記。
吳德印經常給學生和農民宣傳打土豪、鬥劣紳和組建農民協會的好處,並於1927年春季,經省農協同意,在家鄉建立起了農民協會。
硬團活動和農協的成立,對國民黨官府的威脅很大,加之1927年4月20日,蔣介石背叛革命,大肆捕殺共產黨人,瘋狂鎮壓革命運動,圍剿農民武裝。5月17日,盤踞武功地區的反動分子黨海樓以“和談”為名,先後設圈套,殺害了黨員硬團大法長、二法長左思明和左信,致使河道的黨組織和農民武裝遭到嚴重破壞。這時的吳德印未減革命鬥誌,反而更加努力地為黨工作。1928年初,又把乾縣田晁的王士英發展為中共黨員,1929年還多次與乾縣黨組織取得聯係,籌劃黨的工作。
1931年夏季,吳又與長寧鎮南村的吳明世等人,辦起了長寧鎮城隍廟私學。9月,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吳積極響應省委號召,組織學生上街遊行,貼標語,喊口號,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1934年,步入不惑之年的吳德印,又在長寧鎮西頭辦起了長寧街小學。從籌劃到建校,再到完善各種配套設施,曆時七年之久,吳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教書育人的崇髙事業,受到黨和人民的肯定與讚揚。
1950年冬,吳德印不幸病故,時年56歲。
他的一生既兢棘業業,又轟轟烈烈。他永遠活在武功人民心中!
創建皇甫小學的人們
吃水不忘打井人。當我們編寫《皇甫人文》這個小冊子時,我們沒有忘記創建皇甫小學的人們。
皇甫小學創建於1927年,由吳德印倡導,參與創建的還有吳自興、吳尚信和梁明倫等人。
吳德印,1894年8月31日出生於皇甫村吳家。早年他曾自學中醫,並在家裏開了一個中藥鋪,以濟世救人為職業,家境倒也小康有餘。後來,由於受妹夫興平曹碧軒這位共產黨員的影響,思想進步很快。一1926年10月,經其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就棄醫開始為黨工作。同年冬季,他受中共乾縣特支的派遣,在家鄉開展地下工作。他一方麵利用地方的民團組織,與當地的惡勢力進行鬥爭;另一方麵,他積極籌辦興學事業,於1927年在家鄉的大廟裏辦起了皇甫小學,自任校長。
皇甫小學創辦以後,他便以教師的公開身份作掩護,除白天向師生傳播馬列主義和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思想外,晚上還為黨的組織建設而奔忙,先後介紹左信、左思明和吳尚信等人加入黨組織,並成立了武功縣第一個地下黨支部,自己兼任支部書記;他還介紹吳自興等人加入共青團。
1931年和1934年,吳德印還同他人創辦了長寧鎮鎮東及鎮西小學,繼續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像蠟燭燃到最後一滴,像春蠶吐盡最後一縷”。1934年,他組織成立了長寧農民協會,並為群眾從新疆買馬,幫助家鄉發展生產,他的獨生子存堂因車禍而致殘,他也顧不上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