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近代人物(2)(1 / 2)

七老婆是個高個婦女,幹練麻利,為人謙和。她在卑;時,很受鄉親們的尊敬。這裏的原因有三:一是她會接生,而且手藝很高,順產不必說,即便是難產,隻要她一到,便會化險為夷,母子安全。有的產婦出血,有的新生兒得了黃疸或急慢性驚風,她均能妥善處理。對皇甫村的人來說,誰都需要她,而她總是有求必應,從不推辭。在她看來,生人是件大事,且有“人生人嚇死人”之說,所以她對接生工作十分細心,一絲不苟,幾十年從未出過任何差錯。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年代裏,一個農村接生婆能達到如此嫻熟的程度,實在不容易!

她受人尊敬的第二個原因是:她很會處事和人,特別是對待七個兒子,她堅持一視同仁,任何人難分親疏,孩子們都很愛她,也很尊敬她。

有一年,新青稞剛收獲,家裏便磨了一套青稞麵,一鍋青稞麵饅頭吃香了全家。那天午飯過後,一個兒媳婦便用圍裙包了幾個,想借家裏人都在下晌之機,送給娘家媽。不料,她剛走出二門,門道磨台上幾個人正在拉閑話,她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圍裙掉在地上,饅頭隨之滾了出來。眼看事情敗露,她不知所措,隻是哆嗦,其他人也莫名其妙。正在這時,七老婆拄著拐杖從頭門進來,見狀便脫口而出:“你真不中用!我叫你給娘家媽送幾個饃,怎麼就掉在地上了呢!快另換幾個送去。”兒媳這才如獲重釋,慌亂地撿起滾在地上的饃饃,包起來就去1:娘家。這天晚飯後,還不見這位兒媳回來,家裏人有點著急,想去娘家看看。“不用去了,她會回來的!”七老婆支走了其他人,自己和衣躺在炕上,房門虛掩著。過了好大一會,房門“吱”的響了一下。“你怎麼才回來?叫人好擔心!“說著,便起身點燈。隻見兒媳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媽,今天要不是你,兒我早就見了閻王,哪還有臉活在世上。”“傻娃,再別胡說了,娘家媽生你養你,她的恩情比我大!人活一輩子也不容易,難得你有一片孝心,媽誇你還來不及呢!好啦,回房歇息去吧!”婆婆的幾句話說得兒媳熱血沸騰,一連叩了三個響頭才離開了。

她受人尊敬的第三個原因是:七個兒子分家時,她沒有與自己的親生兒子過,卻選擇了先房長子。這雖然是件小事,一般人無法理解,而她卻做到了。

七老婆離開人間已幾十年了,她賢淑好德的品質仍然留在人間,成為大家傳頌的話題之一。

皇甫名醫吳自立

1910年7月,吳自立出生在一個已有兩代人的中醫外科世家。

由於社會及家境等緣故,他從小隻念過幾年私塾,所以文化程度十分有限。為了把祖父及父輩傳下來的濟世醫術繼承下來,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硬是憑著一種超人的毅力和決心,才步入了治病救人的醫學大殿堂。

他經常給子女們講,自己識的字裝不了幾麻袋。醫書上的字特別雜,每次遇見生字,他就把它記在紙上,專門到學校去問先生。有的字能用同音字代替,有些就不能。為了記住這類字的讀音,他便創造了隻有自己才能認得的許多符號,他看過的醫書和生字本子,簡直是琳琅滿目。他記藥性和湯頭,常常是把它們編成順口溜或戲詞,或在出診的路上默念,或在無人的情況下大聲清唱。

他是一個十分有心的人,在刻苦鑽研醫學理論的同時,還廣泛汲取同行們的長處,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他有一句名言:“醫學是個理學,一定要大膽心細。”這充分說明他對醫道的深刻理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由於他的言傳身教,他的大兒子上了西安醫科大學,成了全縣有名的外科大夫,小兒子“文革”後就繼承了祖業,成了第四代中醫瘡科傳人。

在六十多年的醫療生涯中,經他救治的病人成千上萬,周圍數十裏的人,包括乾縣、興平和武功在內,沒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被他醫好送匾的人不少,其中“橘井活人”和“三世妙術”、“華佗再現”三塊木質牌匾最為醒目,這都是對他醫術和醫德的讚譽,而玻璃匾“鬆鶴同春”則是人們對他能夠長壽的良好祝願。

投身革命打遊擊

王春是繼吳德印之後,皇甫第二個參加抗日救國的革命先行者。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提出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並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堅決把日寇驅逐出中國。就在這種形勢下,王春毅然決然投身了革命,在陝甘寧邊區的慶陽地區參加了遊擊隊,開始了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