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黃雀在後(2 / 2)

按理說,這等“低賤人”,本來是提都不能提,更不能對高門女子提的,因為會汙了貴人的耳。但晏臨歌知道,秦琬不在意這些,而秦琬果然也不在意這些,隻是淡淡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餓得快死了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是不會在乎那些禮義廉恥、忠孝仁順的,更不會想以後。賣身有什麼,易子而食,難道是什麼稀罕事麼?

家國大義,要在國家強盛、百姓富足的情況下,才能提起。否則百姓飯都吃不飽,哪有功夫想別的?

聽見秦琬這麼說,晏臨歌仍舊是那樣淡淡的神色,熟悉他的人卻能發現,他有些無奈:“既然如此,刑國公——”

他不過說了六個字,秦琬的神色已經變得非常冷漠,如果她身邊有伺候的人,絕對能跪了一地。

晏臨歌卻半點不害怕,反而說:“刑國公是你的長子,縱有再多短處,卻也有更多長處,不是麼?”

秦琬想得很好,予長子富貴榮華,將萬裏江山交到長女或者次子手中。

沒錯,這是對誰都好的做法,但人不是牲畜牛馬,不是一日三餐,溫飽富裕就能滿足的。尤其對蘇沃那種人來說,他智計百出,長袖善舞,心高氣傲。這樣的人,讓他一輩子混吃等死,比殺了他還讓他難受。

晏臨歌雖然不參與朝政,但最近發生的事情,他心裏隱隱是有數的。以他對秦琬的了解,秦琬一怒之下,很可能命人把蘇沃的一條腿打折了,讓他再也沒有辦法繼承這萬裏江山。

但他不希望看到那一幕。

他對秦琬的看重,遠遠勝過對自己的看重,所以他非但不趁機落井下石,反倒說:“刑國公有大才——”

“可他有才無德!”秦琬冷冷地打斷了晏臨歌的話。

秦琬何嚐不清楚這些,可她最大的顧慮,便是蘇沃無德!

晏臨歌也難得堅持了一次:“陛下用人,難道全是德才兼備之士麼?”

秦琬沒有說話。

德才兼備的人,一萬個人裏麵都未必有一個;有德無才的人,隻適合當個牌坊被供起來;真正做官的,還是要選那些有才能,骨子也沒爛到家的家夥,再用層層法度,以及鋒利的刀刃來威懾。

但這些手段,對臣子是有用的,皇帝有什麼用?

皇帝要有能力,還要有自控力,明明掌握生殺大權,卻不能隨心所欲。這樣的位置,豈是無德之人可以坐的?

晏臨歌當然知道秦琬的心裏,可他有別的看法。

世人都覺得女子為帝滑天下之大稽,你卻不肯認命,硬是要爭。既是如此,你何必要讓你的兒女按照你安排的路走?

他沒說,秦琬卻明白。

這些振聾發聵的話語,從來沒有人對她說過。

女子為帝,不管是她還是朝臣,第一反應都是朝綱動搖,想得也是江山永固。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歸根到底,不管她還是朝臣,對她骨子裏都有種不信任。這種不信任藏得極深,哪怕是秦琬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內心深處,還是有那麼一分不自信。

這種不自信的表達方式,便是日益增長的控製欲。

這是不對的,秦琬這樣告訴自己。

她未曾登基的時候,便製定了以武治文的方針,以控製軍權為本,鐵腕鎮壓那些蠢蠢欲動的人。

既是如此,便要給武人好處。

對軍人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比得上一場大勝仗!

大破高句麗是一個好的開始,大夏從高句麗掠奪來的錢財、牛馬、百姓……非但抵得上軍費開始,還綽綽有餘。

秦琬之前也一直在思考,怎麼對付高句麗。

她本打算設瀚海都護府,將高句麗納入大夏版圖,又令高句麗皇族、貴族遣使來朝,讓這些人在四夷館讀書。從上到下,逐步同化,但想到涼州摻沙子的失敗作法,又有些猶豫。

但現在,秦琬的思路已經被打開,漸漸想通了!

不管是她的兒女,還是朝堂上這些勳貴之後,成天養在長安,琢磨著一畝三分地,眼界無疑會越養越小,就如魏庶人一般,成天謀算陰私之事。

開疆拓土,耀我大夏,這才是他們應當做的!

正因為如此,秦琬二話不說,將諸位宰相請了過來,告訴他們——同化高句麗的方法,除了他們之前討論出來的那些之外,還要加上一條。

那就是,送勳貴子弟們去東北開荒。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秦琬已經決定,這個隊伍,由萬年公主來帶。

至於蘇沃,她另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