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真者,精誠之至(1 / 1)

典出:

《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經典今讀:

“真者,精誠之至”的意思是,“真”,是誠摯的最高境界。如果不真心誠意,是不能打動人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用真心誠意打動了降將尉遲恭。隋末,尉遲恭參加了劉武周起義軍。尉遲恭自幼以勇武聞名鄉裏,參軍後,他驍勇善戰,戰功卓著,很快就遠近聞名。隋滅而唐生,尉遲恭歸附了唐。唐太宗沒把這個投誠過來的戰將當外人,任命他為右一統將軍,統帥劉武周舊部八千餘人,繼續奮戰在沙場。

尉遲恭是個實心眼,歸唐後,就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地為新主子賣命。當時新唐根基還不牢靠,尉遲恭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和尉遲恭一起歸附唐朝的還有一位大將叫尋相,也曾是劉武周的部下,這哥們心思活泛,不像尉遲恭那麼死心眼。他感覺自己在李世民手下不像從前在劉武周手下受重視,便心懷不滿,起兵嘩變。消息傳到朝中,不少大臣開始懷疑尉遲恭的忠誠度,因為尉遲恭畢竟和尋相一樣都是劉武周的舊部,現在尋相叛變了,尉遲恭十有八九也要叛變。還有人本來就對李世民重用尉遲恭眼紅,現在逮住機會,就在李世民跟前使勁詆毀尉遲恭,建議把他殺了,以絕後患。

李世民一聽,連連擺手,說:“使不得使不得!尉遲恭絕不會背叛我。他到我這邊來後一直手握重兵,他若想反,早就反了,但人家一直老老實實地給我幹活兒。尋相造反,那是尋相自己的事兒,跟尉遲恭有什麼關係?你們要我殺了他,我能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嗎?”大臣們不吭聲了,但還是覺得尉遲恭不可信,得防著點。

朝堂上的議論、大臣們的態度都傳進了尉遲恭的耳裏,他感到很不爽快,大家都不拿他當朋友,他還幹個什麼勁?情緒一下子變得很低落。這沒能逃脫李世民的眼睛,為表示對尉遲恭的信任,李世民單獨召見他,賞賜了千兩黃金,推心置腹地對他說:“大丈夫處世以意氣相投,我怎麼會聽信讒言,加害於你呢?你放心幹!”尉遲恭堅決不要賞賜,李世民又說:“如果你對我也不放心,決意要走,這些東西就算我送給你的,也不枉我們朋友一場。”尉遲恭見李世民如此誠懇,心中的委屈一下子煙消雲散,再表忠心道:“皇上放心,我絕對聽你的,就是肝腦塗地也不會說個不字!”

不久之後,李世民率五百騎兵巡視戰場,敵騎突然從天而降,將他們團團圍住,敵將單雄信飛馬挺槊直刺李世民。眼看李世民就要命喪當場,突然從旁邊傳來一聲大吼,隻見一將閃出,一槍把單雄信挑落了馬,一看,那人正是尉遲恭。一番衝殺,尉遲恭保護著李世民衝出重圍。事後,李世民重賞了尉遲恭,對他說:“當初,尋相嘩變後,不少人預測你遲早也必反唐,我從來沒信過。現在我更不會相信了!”

慧眼看經典:

對人真誠,應該發自於內心,體現於行動,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靠花言巧語、金錢收買和封官許諾,是換不到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