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1 / 1)

典出: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

經典今讀:

原典意思是,小人的肚子有飽的時候,但願君子的願望和小人的肚子一樣,也有滿足的時候。現引申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指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西晉朝廷命官劉慶孫算是個小人,此人心術不正,成天算計,一來算計如何斂財,二來算計如何整人,以致聲名狼藉。另一朝廷命官庾子嵩,是個君子。此君雖身在廟堂,但毫無官氣,既不會鑽營取巧,也不會溜須拍馬,更不會對同事使絆子、下陰招。此人藝術氣質濃,下班以後或寫詩作畫,或飲酒唱歌,或外出雲遊“越名教而任自然”,很有名士風度。庾子嵩從不招惹劉慶孫,但劉慶孫卻總覺得庾子嵩瞧不上自己,以自己為敵,便懷恨在心,總想找個機會整他一下。

一天,劉慶孫聽別人議論,說別看庾子嵩生活節儉,花錢不大方,但人家有萬貫家產。劉慶孫聽了很不舒服,打算在這上麵做點文章。

劉慶孫打的算盤是:勸說太傅司馬越向庾子嵩借錢,而且不能借少了,起碼得借幾千萬錢。既然庾子嵩是個“守財奴”,肯定不會借,這樣一來就會得罪太傅,今後自己再挑唆太傅整治他,太傅就有這個心情了。

劉慶孫慫恿司馬越向庾子嵩借錢,司馬越還真打算這麼做。司馬越並不缺錢,但覺得庾子嵩這麼有錢,正好向他問問,如果他爽快說實話,夠意思肯借錢,就不為難他;如果他“裝”,就向皇帝告發他。作為太傅,司馬越的話皇帝還是聽得進的。

不久,司馬越設宴請同僚吃飯,也請了庾子嵩。酒到酣時,劉慶孫向司馬越使了個眼色,司馬越便開口問庾子嵩有多少錢,能不能借幾千萬給自己花。庾子嵩雖說喝得有點高了,話卻說得很清楚:“下官有兩三千萬錢,你要多少我借多少,反正我也不用錢。”司馬越見他為人爽快,就到此為止了。

劉慶孫的詭計未能成功,司馬越不僅沒有恨庾子嵩,還和他成了好朋友。劉慶孫後悔不已,而庾子嵩知道這件事裏的“貓膩”後,鄙視地說:“我有錢不花,這是我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的風度;劉慶孫卻以為我是吝嗇鬼,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慧眼看經典: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小人,更不會說自己是小人,這說明人性有善的一麵;但很難斷言有人在一生中從未出現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情況,因為人性還有惡的一麵。我們應當努力弘揚善的一麵,抑製惡的一麵,即使不成為君子,也不做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