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奔騰不息的岷江雪水,透過都江堰的寶瓶口,徑直流到了成都人的茶碗和酒碗裏。故而幾千年的成都,一直飄著茶香和酒香。
正因為有了錦江之水,才孕育了成都千年不息的茶與酒。“茶”與“酒”堪稱為一對孿生兄弟。
成都是一個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成都也是一個懂得慢的智慧的城市。成都拿什麼慢下來?坐下來喝酒;成都怎麼才能慢下來?坐下來品茶。應該說,“酒”和“茶”是成都千百年來以“慢”著稱的最好的理由。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送給成都的這句廣告詞可謂精妙絕倫:“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據艾蕪、沙汀及李劼人等成都老一代文人回憶,20世紀初成都的茶館,簡陋,局促,逼仄,茶館裏的氣息慵懶、嘈雜,然而卻充滿成都特有的溫情和感動。
成都的茶館和酒館都有一個特點,兩者往往挨在一起,很多酒樓裏麵幾乎都有茶館,也有的是一樓酒店二樓茶館,這是因為成都人的消費習慣在於,吃飯前往往會在茶館裏喝茶。
由是,成都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成都是個大茶館,茶館是個小成都。”同理亦然,“成都是個大酒吧,酒吧是個小成都”。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成都酒吧一直踏著時代的節拍,與時俱進,且被賦予全新的內涵。作為有著悠久曆史的酒文化來說,成都這座以水著稱的城市,天然地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於“酒”和“德”,成都這座城市最具發言權,它有如一位千歲老人,用中國最古老的“道”最好地將二者精妙地糅在一起,一直滋養著這座城市而生生不息。
$“酒吧”和“茶館”熏陶下的“成都速度”
關於成都的酒館與茶館,曆朝曆代以來,已經有數不清的文章和書籍去闡釋和詮注,其中不乏精彩之作,有的作品甚至把“酒”和“茶”寫得出神入化了。本書原本不想辟專章闡述之,蓋因成都的酒館和茶館是成都之所以成為休閑之都的靈魂,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仁人誌士,在解讀成都這座城市也好,在研究成都人也罷,總拿“酒”和“茶”說事,因為如果沒有了這兩樣精靈,天知道成都會變成什麼樣子!似乎成都的“酒吧”和“茶館”,注定是解開成都密碼最好的鑰匙。
正所謂成都學人尹建華先生所言,成都的特點如果非要用一個字來形容,“慢”肯定是一個答案。尹建華說得地道,因為成都是一個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成都也是一個懂得慢的智慧的城市。
慢是開啟成都身份的關節點,也是認識成都的秘密棧道。慢是對光陰的挽留和追憶,也是對時間進行有意義的文化編碼。唯有在慢中,我們才能領會成都的美妙,細節的意義,洞悉生活的奧秘。隻有長久的停留和駐足,才能使我們生命的岩漿迸發出來。
寫到這裏,我突然就想起一個段子。說是一個老太太看到一些人成天匆匆忙忙,便問他們:“人最後的目的地會是哪裏?”被問者答說:“當然是死亡。”老太太又說:“既然是去死,你們幹什麼要走得這麼快?”這句簡單的話是多麼的深奧。我敢肯定地說,這位老太太一定是個成都人。
可以說,“快”是對事業提供了激情的加速度,而“慢”則對生活提供了詩意的成都速度。一般來說,一個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一定是一個豐富的城市,它耐人尋味而且富於魅力。它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讓生活在慢的引力下,變得柔韌而又飽含力量。同樣,一個懂得慢的智慧的城市,也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城市,因為“慢”,就是時間的過濾器,能夠沉澱出一個城市的精華。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成都拿什麼慢下來?坐下來喝酒;成都怎麼才能慢下來?坐下來品茶。應該說,“酒”和“茶”是成都千百年來以“慢”著稱的最好的理由。
也因為本書是以“中國白酒第一坊”作為寫作對象,既然主題為千年一坊,當然離不開“酒”和“茶”,因為“酒”和“茶”這對孿生兄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天府之國那上善若“水”。
關於上蒼所賜天府之國天然的雪水,我們在第一章和第二章裏已經有過專門的描述。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得益於上蒼這股甘美的清泉,滋養了成都平原的“茶文化”和“酒文化”。成都遍地的茶館和酒吧,成為這種文化最為生動的見證。
從很大程度上講,茶對水的講究不亞於酒對水的講究。正因為有了錦江之水,才孕育了成都千年不息的茶與酒。“茶”與“酒”堪稱為一對孿生兄弟。
奔騰不息的岷江雪水,透過都江堰的寶瓶口,徑直流到了成都人的茶碗和酒碗裏。故而幾千年的成都,一直飄著茶香和酒香。
有一個比較玄妙的假說及推理,說古人曾把星空分成二十八個區域,它們當中的每一個片區都有一個星宿負責管理,故而叫做“二十八星宿”。天是如此,因為天和地對等,所以在地麵上也有相對應的“二十八個片區”。有趣的是,其中一個被稱為“井宿”的星宿正好“對應”四川。由是,四川的井及井水遍布,根係十分發達。此說無論牽強也好附會也罷,但成都平原的水井眾多,井水優質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的天文地理博大精深,這樣的對應之說應該言之成理。井水可謂遠古最理想的水源,當井水在蜀族人民體內流動之後,當然就引出他們那些詩一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