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夏正平開口,眾人便是紛紛附和,這一個方法的確不錯。若是能夠得到暹羅國的援助,那麼夏正平所麵臨的糧食危機,必然會得到解決。
“諸位臣工,你們看看,應該派遣誰前往暹羅國,進行求援?”夏正平見著眾人附和自己,便是開口詢問,“必須是熟悉暹羅國的人才可以。”
“非臣不可!”班列中走出一人,眾人一見,那人卻是百裏子明的助手秦則,“下官的祖籍,原本是暹羅國,在那裏也是有著一些朋友的。此一番,便是我最為合適,諸官不必和我相爭!”
夏正平聞言,便是點了點頭,道:“如此一來,向暹羅國求援糧食的事情,就交給秦則了!”
“下官遵命!”
“公羊忠何在?”夏正平見著秦則答應,便是想到了一件事情,“農籍民眾大概有多少?”
他的問話,有些前言不搭後語,原本是商議對抗大旱的事情,為何這一問,卻是跟農籍有關?然而,眾人雖然不解,但是並不代表著有人不明白夏正平的意思。
明白夏正平意思的人,自然是公羊忠,他聽到夏正平叫自己,便是立刻走出班列拱手道:“稟報主公,巴州、蜀州,農籍之人,共計一千兩百萬戶,至於交州、南蠻之地以及吳州的一部分地區,還未來得及統計。”
“主公的意思,是不是想要免除農籍之人的賦稅一年,讓他們自食其力,而減輕民眾的負擔?”公羊忠說出了夏正平的心思,“若是如此一來的話,倒是能讓百姓們安定下來。”
夏正平聽著公羊忠的話,不由得點了點頭。這個公羊忠,雖然是巴州第一醜男,但是卻是極為機敏,能夠很容易的就知道自己的心思。
他的確如同公羊忠所說的那般,有著這樣的打算。往常以來,賦稅的征收力度,農籍之民,雖然不高,但是以糧食抵收賦稅的結果,造成的就是農民自己手上的存糧不多。今秋之後,當有賦稅征收,夏正平如果這麼算的話,免除今年的賦稅,從而讓農籍之人的手中,能夠有一些糧食存貨的話,便是能夠減輕大漢的壓力。
這一個想法,也是剛剛夏正平才想到的
眾人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包括何士元在內,便是麵帶微笑,紛紛拱手作揖道:“主公英明,真乃是仁義之君!”
“詔令:即日起,免除各郡農籍百姓的賦稅兩年時間!”夏正平微笑了一下,旋即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在桌案上的帛書,寫著自己的命令,“黃安,你將這一份帛書,謄寫數十份,轉交給諸位郡守,讓他們公示給民眾!本年七月以後征收的糧食,也一並發還給農籍之人。”
農籍之人的數量是最多的,想要解決糧食短缺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讓農籍之人不挨餓。實際上,說到根底,百姓易子相食的人,主體是那些握有大多數土地的農民,隻有把握好這一個主體的糧食,那麼整個漢王之地的糧食,就不會出現短缺。
眾人聽著這樣的詔令,便是再一次紛紛拱手,在他們眼中,現在的夏正平,已經從之前要攻伐天下,統一九州的帝王,成了仁愛禮儀之君,成為了愛民如子的賢能君主。
政事堂原本比較凝重的氛圍,現在也變得活躍起來,眾人已經明白,眼前即將到來的大旱危機,並不是一件大事了。
“自今以後,養兵屯糧,五年時間!讓民眾得以休養生息,也能夠讓南蠻之地的民眾,融入到我大漢之中來!”
夏正平再一次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眾人齊呼,皆是明白這樣做的意義,它能夠使得大漢的國力在經過大旱之後,快速恢複到原來的樣子。
抗擊旱情,非一時一日之功,乃是長久的事情,不光光漢王之地,在想辦法抗擊旱情,其他地方也在。
要知道,大旱的地方,不僅僅是夏正平所管轄的地區,而天文曆法上的大旱預測,自然被各地的司天監,呈報給了自己的諸侯王。
一時之間,對抗旱情的事情,擺在了各個諸侯王的麵前。
周王、楚王以及申不易,這三位君主,卻是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之前的三國聯軍,消耗的糧草有點大,以至於到現在,他們的存糧,似乎也麵臨著和夏正平一樣的問題。
至於其他的諸侯國,因為地處偏遠,且雖然有戰爭,但是消耗並不大,存糧倒是可以用來應急。但是,經此之後,各國的國力都明顯衰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