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的第一天,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瞧瞧這,看看那,很快適應了新環境,也很快和夥伴們打成了一片,當然,這期間也有一個清晰的鏡頭讓我難以忘懷。同樣是入學的新生,同樣由一個整天撒潑的野孩子到一個規矩聽話的小學生,卻又是那樣的截然不同。記不清是哪個村子的丫頭,在媽媽的生拉硬拽下才進了學校,買了一大包的零食和玩具,怎麼哄怎麼騙就是不再進教室,想想和自己的入學情景真的是天壤之別,自己是懷著期望來的,而這個丫頭卻是懷著期望走的,似乎不想過多停留片刻。果不其然,後來這個丫頭初中還沒有畢業就走向社會了,不得不承認她真的很有“先見之明”。
在學校的日子依然是那麼的無憂無慮、輕鬆自在,每天和二叔家的妹妹林雪一起哼著小調放學回家,做完那簡單輕鬆的功課後便又出去拚命的瘋,可以說整個小學階段都是這麼過來的,既不豐富多彩也不平淡無奇,平凡的日子中夾雜著平凡的快樂,天真無邪的做著一些無聊的事:用鏡麵反射太陽光在教室裏照來照去;在硬幣上鋪張紙用鉛筆在上麵塗個形出來;把帶字的小紙條貼在同學的背後;玩帶泡泡的塑料袋,再把泡泡一個個的按破;在街上見到貓就伴狗叫,見到狗就伴貓叫;踩別人的影子……
現在閑暇時間聆聽一下羅大佑的《童年》,那種感覺,真好,曆曆在目,仿佛身臨其境,真的值得細細品味,我想大多數的農村孩子都有類似的童年經曆,簡單無聊卻又刻骨銘心。
回憶本是一段心酸的路途,厄運不可阻擋的驅策著我,或許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上天事先安排好的,有的人注定一生榮華富貴、一帆風順,有的人注定一生窮困潦倒、苦難重重,而我,也許屬於後者。雖然我從不相信命運,也從不向命運屈服,可對於神聖的上帝早已安排好的一切我再一味的對抗和掙紮似乎有點螳臂擋車自不量力,消停了沒有多久,苦難再一次降臨在我的頭上,差點因此送了性命,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心有餘悸,這也算是至今為止記憶最為深刻的一段經曆。
小學升到三年級的時候,我早已學會了騎車,閑暇時間就騎著單車到處遊串,此時的雙親也由善良質樸的莊稼人轉變為敦厚老實的小商販,騰出了一間不大不小的房間做起了油條的生意,不論是酷熱的夏日還是冷冰的寒冬,那縷縷青煙、陣陣油香和顆顆晶瑩剔透的汗珠都會如期而至,父親熟練的揮舞著菜刀把麵團切成長條,母親有條不紊的把拉好的長條放入滾沸的油鍋,適時的翻個,很快香噴噴的油條就出鍋了,等到我從美夢中醒來穿好衣服坐在凳子上吃著油條時,雙親的忙碌也已接近了尾聲,待母親把油條裝車準備出去沿街叫賣的時候我也坐在了屋裏看著喜歡的動畫片《辛巴獅子王》或是《大頭兒子小頭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