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全中球時,為了適應不同球道的情況,球員必須對球的硬度、投球助跑的路線、球的滾進路線及投球的方法進行必要的調整。
(一)全中線的分組
投球出手後,球在球道的某點著地,通過某個目標箭頭向前滾進,然後以一定的袋角擊中豎瓶區的瓶袋,從而在球道上形成一條球路軌跡線。球路軌跡線是多種多樣的,投球的助跑路線不同、犯規線角不同、動作方法不同、直進力和旋轉力不同,球路軌跡線也就不同。
全中球的球路軌跡線也是多種多樣的,按全中線與球道的位置關係,即全中線所處球道的位置區域,從球道的左側至球道的右側,可把全中線大致歸納劃分為位於球道左側的最內側線組、位於球道中部的內側線組、球路經過二號目標箭頭的第二號目標箭頭線組、球道右側的外側線組和球道最右邊的最外側線組等五個組別,即五組全中線。
每組全中線,都表示球從犯規線到木瓶橫跨過幾條木板的多條球路的總和。
每組全中線所處球道的區域,用球路所在的犯規線處的木板數範圍和目標箭頭處的木板數範圍表示,木板數從球道的右邊向左邊數起。例如,最內側線表示從犯規線處球道第20~27條木板,到目標箭頭處球道18~22條木板所構成的長方形區域所經過的球路軌跡線的總和。
每條球路軌跡都是由投球的助跑運球路線所決定的,一條球路就會有一個犯規線角。每一組全中線包含著許多個犯規線角,犯規線角一般以木板數表示。例如12—10犯規線角,表示落球點在第12塊木板上,球通過第二號目標箭頭處第10塊木的連線與犯規線所成的夾角。
全中線分為五組,而每一組中的全中線也各有不同。因此,正式投球前必須首先確定投球的球路軌跡線所在的全中線組,然後在該全中線組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全中線。在球道、用球和投球動作方法等因素確定之後,全中線主要取決於助跑投球時的犯規線角。
要確定一個合適的犯規線角,需計算正確的助跑站立位置,糾正直線助跑的線性偏離。
(二)助跑線性偏離與調整
1.助跑路線的線性偏離
球員在助跑和滑步投球過程中,助跑的路線一般有3種狀態:
第一種是助跑成直線。不論助跑路線是與球道縱軸平行,還是與球道縱軸成一定的角度,助跑路線本身都是線性的。例如與球道縱軸平行(與犯規線垂直)的助跑路線,助跑前左腳內側站立在第8塊木板的左邊線上,助跑後投球時,左腳內側仍站立在第8塊木板的左邊線上。
第二種是助跑自然地傾向左邊。例如與球道縱軸平行的直線助跑,助跑前左腳內側站立在第8塊木板的左邊線上,助跑後投球時,左腳內側站立在第10塊木板的左邊線上。助跑路線出現了向左偏離2塊木板的非線性偏離。
第三種是助跑自然地傾向右邊。如助跑前左腳內側站立在第8塊木板的左邊線上,助跑後投球時,左腳內側站立在第6塊木板的左邊線上。助跑路線出現了向右偏離2塊木板的非線性偏離。
球員助跑滑步投球時,助跑路線無論是與球道的縱軸平行,還是與球道縱軸成一定夾角,助跑路線本身一定要具有直線性。助跑路線偏左或偏右都不利於保持個人所需的木板數和投球的準確性。因此,助跑的左右偏離必須糾正。
2.助跑路線偏離的調整
由於助跑的偏離是個人的習慣動作,往往難以克服。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助跑前的站位進行糾偏調整。
例如,球員選定了10—10犯規線角投球,個人所需木板數為6塊,助跑開始時左腳內側應站在第16塊木板的左側邊線上。如果助跑投球時有向左偏離2塊木板的傾向性,則他的正確助跑站位應在第16-2=14塊木板的左側邊線上;如果助跑投球時有向右偏離2塊木板的傾向性,則他的正確助跑站位應在第16+2=18塊木板的左側邊線上。
助跑有偏向性的球員,向左偏應以個人所需木板數減去偏離木板數;向右偏應以個人所需木板數加上偏離木板數。
如果有人助跑和滑步的偏離傾向左右不定,就必須通過反複練習使其助跑具有直線性。如果難以做到這一點,至少做到助跑時隻向某一側偏離,以利於糾正。
3.計算助跑站立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