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球運動的比賽規則規定,保齡球比賽以局為單位,6局定勝負。1局10輪,每輪有二次投球機會,如果第一次投球將10個木瓶全部擊倒,就不能投第二次;如果第一次投球不能將10個木瓶全部擊倒,可以進行第二次補投,兩次投球擊倒木瓶的總數為該輪得分。從事保齡球運動,無論水平高低,不可能每輪第一次投球都能打出全中球。因此,投補中球是不可避免的,投補中球與投全中球具有同樣的重要性。
瓶台區共有10個木瓶,每輪第一次投球後所剩餘的木瓶數量從1個到10個都有可能出現,而同一個數木瓶又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據統計,可能出現的剩餘木瓶的個數及其排列組合有1023種,其中249種組合最容易到。
投補中球與投全中球的技術動作大同小異,但投補中球必須根據補中瓶的分布對投球的目標、犯規角度線、球路軌跡、球速的快慢、投球前的站位等因素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下簡要地介紹投補中球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一)選擇關鍵瓶和撞擊點
每一組補中瓶中,都會有一個關鍵瓶,補中瓶組的關鍵瓶是指決定能否全部補中的那一個木瓶。關鍵瓶一般作為投球的瞄準目標和球首先擊中的木瓶,也往往是離球員最近的一個木瓶。關鍵瓶的選擇要根據補中瓶組的排列形式加以正確的判斷。例如五、八瓶組中的五號瓶,顯然就是該補中瓶組的關鍵瓶。但也有缺位的想像中的關鍵瓶。例如,四、五瓶組中,想像中的關鍵瓶應該是二號瓶。
在選擇好補中瓶組中的關鍵瓶後,還必須選擇關鍵瓶的撞擊點。撞擊點是球與瓶的接觸點。一般球瓶的撞擊點在木瓶的正麵。木瓶的正麵有很多可供選擇的撞擊點。球體撞擊木瓶的右側麵,瓶往左側倒;撞擊木瓶的正中部,瓶往後方倒下;撞擊球的左側麵,瓶往右側倒。
選擇正確的撞擊點是擊倒兩個以上木瓶的關鍵。例如,三、十瓶組可選擇三號瓶的左側為撞擊點,使三號瓶撞十號瓶。撞擊點一般隻有一個,也可能有多個,因而要根據投球方式、撞擊後木瓶的偏離與撞擊後球路的偏離等因素選擇一個最佳的撞擊點。
有效的撞擊點,不是一個點的概念,而是一個麵的概念。
這個撞擊麵是指投球時隻要擊中這麵內的任何一個點,就能把關鍵瓶擊倒,並且使關鍵瓶與非關鍵瓶發生連鎖反應。這個麵實際上是最佳撞擊點的可偏離範圍,但投球的撞擊目標必須選擇最佳撞擊點,這樣出現少許偏離,也能達到全部補中的目的。
(二)選擇投球的角度線
角度線即指投球的犯規角度線,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球的行進路線。投全中球時,擊中瓶袋處的球的射入角越大效果越好。投補中球隻需要擊中關鍵瓶的正確撞擊點。
補中投球有3個基本角度線:
中間角度線:位於助跑道中央偏右,一、五號瓶為關鍵瓶時選用這個角度線。
右側角度線:位於助跑道極右側,補中瓶在左側時用這個角度線。
左側角度線:位於助跑道極左側,補中瓶在右側時用這個角度線。
選擇正確的投球角度線,是提高投球的準確性,增大球與瓶的撞擊麵的關鍵。角度線的選擇一是根據補中瓶的分布情況,二是根據個人的投球特點和球道的狀態。其調整的方法和要求與投全中球對角度線的調整方法和要求基本相同。
(三)選擇正確的球、瓶偏離
球路的偏離是指球體擊中木瓶以後受一定重量木瓶阻力的作用引起的球體行進路線的改變。瓶的偏離是瓶被擊中後的倒向。球路與木瓶的偏離一般有3種情況:
其一是充分撞擊,即球擊中瓶的正麵,木瓶向正後方倒下,被擊入底溝,球體保持原來的行進路線不發生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