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合謀”的背後所產生的負麵影響是巨大的、有害的,正因為有了港台媒體娛樂新聞的膽大妄為,內陸的一些媒體娛樂新聞便開始紛紛效仿,躍躍欲試,從去年到今年的內陸媒體所發布的娛樂新聞報道來看,已經露出了車轍馬跡。本來有著良好麵貌的內陸媒體的娛樂新聞報道,如今被港台媒體的大膽作法“熏陶”得麵目全非,報道消息時也顯然過於任性和自由,既不受本身規律的約束,也不受它所利用的素材的製約,它們把穿鑿附會的杜撰當做法寶,沉溺於近乎胡言亂語的新聞報道的狂歡中。

殷謙認為,真正的新聞報道是一種積極的精神現象,它把科學精神和民主理念以及人道原則當做自己的靈魂;它敏銳地感受著時代的痛苦,發現時代生活中的問題,並將這些痛苦和問題,轉化為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藝術形象,通過這些形象來影響大眾繼而推動生活向更加文明的境界前進。然而現在大多新聞是沒有這些現代性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指歸的,它和光同塵與時俯仰,完全是一種被“時代生活”的“陰影遮蔽”的“新聞寫作”,是一種迎合“時代趣味”的“新聞寫作”,在政治異化一切的時代它是政治的工具;在商業價值主宰一切的時代它又把自己變成商品;現在看來,我們時代的“新聞”主要是一種異化形式的商業化“新聞寫作”,它追求發行量和收視率,並把經濟效果置於新聞價值和道德效果之上,放棄了新聞媒體對意義和深度的沉思與追尋。

對這種新聞報道來說,評價新聞和記者的尺度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質性的;不是內涵性的而是形式性的;不是質量化的而是數量化的,幾乎是用它那種遊戲的、滑稽的和流行主義的精神使純粹現代主義嚇人的嚴峻變得墮落,在對商品形式的模仿中它成功地增加了市場所產生的更加有害的嚴峻。在殷謙看來,現在的大多數新聞,尤其是娛樂新聞,在港台媒體的影響下已經變異,這些所謂的“娛樂新聞”不僅不給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一種解放性的力量,而且還瓦解人的生存意誌和內在激情,使人在對感官體驗和物質享受的沉醉中喪失對靈魂品質和精神生活的敏感和沉思。

其實,新聞寫作也是一種與歌星表演一樣的麵對大眾的行為,它們都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甚至比歌星的表演的影響力更深刻、更持久。媒體和記者的道德情調和倫理態度,極大地影響著讀者尤其是未成年讀者的人格成長和道德成熟,因此,媒體和記者在報道或采寫新聞的時候必須遵守最起碼的道德原則,無論采寫報道多麼複雜和混亂的生活事象,都不能放棄對讀者的道德責任。當然,我們也非不食人間煙火,誰也不會反對媒體報道包括性在內的隱秘的生活內容。但是新聞報道的寫作要以能夠引起讀者的強烈的美感反應和積極的道德反應為鵠的,而不是僅僅通過“生理刺激”讓人體驗到一種“消極的快感”。把一種“私我化”的體驗無節製地展覽性地進行報道,這對讀者來講都是一件有傷體麵和尊嚴的事情,意味著對讀者的人格傷害和道德損毀。

諸如此類什麼“名模”跨國賣淫之類的假新聞,它所產生的負麵影響可想而知,我從這類新聞報道中看到的不是“教養與文明”,而是“粗俗與野蠻”,是肆無忌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