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曾國藩的處世之道(1)(1 / 3)

誠信乃立身之本。

《論語》雲:“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一個人若與正直的人交友、與信實的人交友、與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便是極大的益處了。那麼我們該如何與這樣的人相交呢?曾國藩從日常交往中總結出了兩句話,便是:“相見必敬,開口必誠。”

誠信,是人立身之本。俗話說: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的就是做人要誠實無欺。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蘇軾也說:“天不容偽。”可見,誠信,是人賴以生存的靈魂。不,它就是生命本身。也許你能欺騙一個人,但你不能欺騙所有的人;即使你詭計多端,欺騙了所有的人,但你能欺騙自己嗎?

然而,做到誠信,並不單單是不說假話,假話太容易被識破了。如果你的第一句假話被人識破了,那麼你的第二句真話也將被人懷疑,所以人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說假話的。曾國藩在日記中反複譴責和歸咎自己的也不是說假話,而是比假話更隱秘、又以更冠冕堂皇的麵目出現的不誠實。

有一天,好友竇蘭泉來拜訪曾國藩。兩位學人相見,自然商討理學,然而曾國藩並未能真正理解竇蘭泉所說的意思,便開始妄自發表見解。事後曾國藩就指責自己,這就是心有不誠:不僅自欺,而且欺人,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由於不誠實,所以說話時語氣虛偽強辯,談文說理,往往文飾淺陋,以表示自己學理精湛,這不過是表演而已。這難道有什麼好處嗎?

曾國藩雖然意識到了自己的毛病,表示悔改,可事到臨頭,又身不由己了。沒過幾日,朱廉甫前輩偕同邵惠西來訪,這兩個人都是孔子所說的正直、信實、見聞廣博的人。尤其是朱廉甫前輩屈尊來訪,不就是把曾國藩視為誌同道合的人嗎?沒想到曾國藩故伎重演,說了許多大言不慚、沽名釣譽的話。

還有一次,好友陳岱雲來訪,想看曾國藩的《饋貧糧》,結果曾國藩以雕蟲小技不值一看為由,深閉而固拒。一時掩飾笨拙,文飾淺陋,巧言令色,種種複雜的情形交織在一起,難以言表。事後曾國藩反省,這都是虛榮好名的心理在作怪!這些都是不誠實的表現。

經曆了內心的這幾次折磨與爭鬥,曾國藩開始給自己約法三章:

“大凡往日遊戲隨和的人,性格不能馬上變得孤僻嚴厲,隻能減少往來,相見必敬,才能漸改征逐的惡習;平日誇誇其談的人,不能很快變得聾啞,隻能逐漸低卑,開口必誠,才能力除狂妄的惡習。”

曾國藩就是這樣逐漸成熟起來的。

曾國藩主張“誠”,而且在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也是身體力行的。鹹豐初,皇上下詔求言,大有一番有所作為的樣子。臣子們於是指陳時弊,懇呈己見,一時紛紛紜紜,奏章不下數百件,但大多被以“毋庸議”的上諭而束之高閣,“歸於簿書塵積堆中”。血氣方剛的曾國藩麵對這種情況,頗為憤懣地中說:“書生之血誠,徒以供胥吏唾棄之具!”這裏,“書生之血誠”與“臣下之忠心”完全是同義辭。鹹豐三年正月,他在自己辦團練後第三封給湖南“公正紳耆”的公開信中說:“自度才能淺薄,不足謀事,唯有‘不要錢,不怕死’六字時時自矢,以質鬼神,以對父君。”“不要錢,不怕死”是他的“血誠”的重要內容。後來,他失敗於靖港,在向朝廷的請罪折中信誓旦旦地說,雖然挫折,“仍當竭盡血誠,一力經理”。曾國藩一生正是秉著這股“血誠”來與太平軍和撚軍糾纏的。他於鹹豐十年感慨萬分地說:

“天下滔滔,禍亂未已;吏治人心,毫無更改;軍政戰事,日崇虛偽。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樸誠,導之以廉恥,則江河日下,不知所屆。……精誠所至,金石亦開,鬼神亦避。”

曾國藩簡直把“血誠”當作醫治滿清王朝的政治病的一副良藥。

所以,曾國藩不僅要求自己“須有一誠字,以之立本立誌”,處處以“血誠”要求自己的下屬。例如,他說:“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人;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接著他說:“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這裏,“忠義血性”與“血誠”也是同義詞。

總之,血誠是曾國藩修身、求才、治軍、治政的一條重要原則,是他借以團結一批封建文人、打敗太平天國的精神力量,也是他企圖“複禮”、實行“禮治”的重要保證和理想途徑。這正是魏徵所說的“君子所保,唯在於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心”的意思。

在政治上如此,在軍事上,曾國藩也努力實施“誠”。在圍攻金陵之戰中,曾國荃嘔心瀝血,身心憔悴,就是為了占有攻破天京的頭功,對此胡林翼知道,李鴻章知道,左宗棠知道,他們隻能按兵不動,隻能眼睜睜看著這顆又大又甜的桃子掉在曾氏兄弟的手中。可是當李泰國將要把輪船開進長江時,曾國荃急壞了。於是曾國荃上疏皇上,輪船不必進入江河,隻宜在海上巡邏,防禦海盜。曾國藩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他給弟弟寫了一封信:

“你是怕李泰國到了金陵攪亂局麵,搶奪功勞,為什麼不以實情懇切相告?十年苦戰,卻讓外國人以數隻輪船奪去了勝利果實,使我忠義將士心灰意冷,使我中華臣民氣節受侮,這樣的話都可如實上奏。心中本來想說這一件事情,上疏時卻在另一件事情上危言聳聽,這是道光末年督撫的陋習,欺蒙宣宗可以,文宗就難欺蒙了,現在更不能欺蒙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