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曾國藩的識人智慧(8)(2 / 3)

四、人以氣為主。

人以氣為主,氣在內為精神,在外為氣色,人們常把氣與色看作表裏性的一組概念。

“人以氣為主”,是說“氣”對人非常重要,處在主宰、根本的地位;“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是說“氣”有內外兩種存在形式,內在形式是“精神”,外在形式為“氣色”。換句話說,觀察“氣”,既要觀察內在的“精神”,又要觀察外在的“氣色”。這兩句話實際上指出了觀察“氣”的門徑,也指明了“精神”與“氣色”的實質。

曾國藩向來看重人生氣象,因此察人臉麵也非常注意臉麵氣象,,一種“胸懷浩大”的精神。胸襟開闊需涵養淡泊寧靜,表現出來便是平和空明。富有、顯貴、功績、聲名,這些都是人世間虛浮的榮譽,隻有心胸博大才算是真正的享受。

觀察一個人的“氣”,可以發現他的沉浮靜躁,這是做大事的必備素質。

沉得住氣,臨危不亂,才能擔重任,幹大事;浮躁不安,毛手毛腳,做事隻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底氣足,做事精力集中,而且能持久;底氣虛,精神容易渙散,遇到困難就不了了之。要注意活潑與文靜不是沉浮躁靜,文靜的人也能動若脫兔,活潑的人也能靜若處子;而神浮氣躁的人,大大咧咧,遇事糊塗,該小心謹慎的地方也大而化之,不能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問題,遇事又慌張,稍有風吹草動,就氣浮神驚,這樣的人能成什麼大事?

五、觀其氣而識其心。

依靠觀察神氣來識人,這是除了依靠觀察性情德行之外的又一識人方法。神由心立,氣由性達。觀其神氣,即能察其心術,知其德性。道家主張“氣是神之本,神因氣而顯”。神能在氣中觀察到,氣能在神中觀察到。合神氣為神,合氣神為氣,二者可以由一變為二,也可以由二歸為一。豁達與放蕩,節儉與吝嗇,謹慎與拘束,簡默與深險,倜儻與輕佻,慷慨與浮靡,坦白與曠野,鎮靜與空疏,忠厚與顢頇,粗明與刻薄,外表都極其相似,二者之間實則南轅北轍。所以看人不如看神,看神不如看氣。

豁達的人氣博大,放蕩的人氣渙散;節儉的人氣固執,吝嗇的人氣緊縮;謹慎的人氣鎮定,拘束的人氣呆滯;簡默的人氣和順,深險的人氣沉澱,倜儻的人氣超然,輕佻的人氣薄弱;慷慨的人氣豪爽,浮靡的人氣流竄;坦白的人氣真質,曠野的人氣鄙陋;鎮靜的人氣凝固,空疏的人氣頑囂;忠厚的人氣寬闊,顢頇的人氣遲鈍;精明的人氣清秀,刻薄的人氣緊促。用這些方法去識人、用人,與人相交,大概不會錯。

進一步說,有太和之氣的人,是聖人氣象;有忠貞之氣的人,是賢人氣象;有俠義之氣的人,是英雄氣象;有浩然之氣的人,是豪傑氣象;有純真之氣的人,是君子氣象;有嚴格之氣的人,是誌士氣象;有陰陽之氣的人,是奸人氣象;有浮泛之氣的人,是小人氣象;有卑下之氣的人,是鄉願氣象;有庸俗之氣的人,是凡夫氣象。氣象,顯示其神,在神上顯示的,即是其氣。觀其神氣,便可知其人品。這是百無一失的知人方法。

六、人得“黃”色主貴。

《冰鑒》是一部以論文人容貌為主的書。曾國藩以科舉得功名,又與當朝各種文士交往密切,即使在軍營之中,也多啟用文人帶兵。文中所說的“科名中人”,用在今天的環境下,可以理解為擁有較高學曆的人,如學士、碩士、博士,而且畢業後在政界文化界工作的人更合於此義。

在中國古代,黃色曆來被尊為正色。皇帝是九五之尊,他的衣物器具,以黃色為主,而且一般大臣,不能著黃色衣袍。在五行中,黃色代表土,而在五行方位中,土是居中的,其他如金為西,火為南,水為北,木為東。中國古代文明發源地是黃河流域,也以黃為主,土地能養生萬物,因此,黃色被尊為正色。

“科名中人,黃色為主”。科名中人,為皇家效力,自然以正色為吉色。這種黃色,雖與土色同,但須有光澤。如無光澤,則是氣不足之態,也難以為用。

古代科學考試,自隋唐建製以來,到明清時代愈加完善。曾國藩24歲進京赴考,26歲中舉,此後十年內連升十級,是清朝一代漢人中少有的幸運者(清朝是不大重用漢人的)。曾國藩本出生於湖南湘西的一個農民家庭,他是完全靠科舉奠定他一生功名的基礎,因而,他在論“科名中人”時,特別倡導文人正色。

科舉考試,殿試第一名稱大魁,也就是人們說的“狀元”。一個文人,如有“黃雲蓋頂”,可謂祥雲籠罩,不發才怪。黃色由天中、天庭而起,氣勢森然勃發,上達頂心,旁連鬢角邊地,一片光華燦爛。這樣的人,在殿試中必能取得很高名次,如中狀元、榜眼、探花之類,因此說“必掇大魁”。

以上是黃氣貫頂之象。如果黃氣沒有這麼燦爛,隻由兩顴而起,如鴻鵠展翅,直入雙鬢,有升騰之兆,但沒有上貫頭頂連成一片,較之“黃雲蓋頂”次一等,仍能“進身不遠”,也就是仍能博取功名,但名次差一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