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曾國藩的用人智慧(6)(1 / 3)

左宗棠此時在廣信負責駐防工作,他根據“寧肯緩進,斷不後退”的原則,率軍至婺源,又分兵解除了徽州的包圍,使後方得到了鞏固。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日、十四日、十六日,朝廷又連發四道諭旨,催促左宗棠趕快帶兵趕到浙江。同治元年正月十五日,左宗棠才從江西東北邊境和皖南邊境翻山越嶺、曆經千辛萬苦進入到浙江省西北部開化縣,迫使太平軍退到遂安方向。其後,左宗棠根據曾國藩的以衢州府作為控製全浙的根據地的戰略決策,於五月初四日攻占衢州,以衢州為基地進奪全浙。八月,蔣益澧帶領八千多名湘軍從廣西開至衢州,左宗棠部的人數增到了一萬六千名之多。他們由南向北逐漸推進,太平軍頑強地抵抗了這種推進行動。

經過一年多的雙方拉鋸,直至同治三年二月二十五日(1864年),左宗棠在法國軍官德克碑的不敗之師的幫助下,才最後把杭州攻下。雙方又爭奪了幾個月,到這年八月下旬,左宗棠的楚軍基本上占領了浙江全境。左宗棠攻占杭州後不久,在三月十八日,朝廷命曾國荃補授浙江巡撫,左宗棠補授閩浙總督,同時仍然擔任浙江巡撫的職務。

此時,左宗棠在官場已經站穩腳跟,在清廷有了一定的地位。他與曾國藩的地位不相上下。

選擇接班人要慎重。

曾國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培養上的成功。這一方麵保證了自己事業的不斷擴大,另一方麵也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保證後來人不會挖自己的墳墓,而是後繼有人。

曾國藩是一個深謀遠慮的人,他很早就把選擇人才和接班人的問題擺在重要地位之上了。他希望“以己之所向,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

曾國藩培養人才的辦法有三種:課讀,曆練,言傳身教。

一般來說,曾國藩把各種人才選拔上來之後,除去一些直接破格摧授以重用的人之外,他總是先把所有羅致來的人才安置在自己的行署軍營中,讓他們辦理一般文書、參謀事宜,使他們在實際的工作中接受鍛煉,涵養性情。而且在初始階段,他還對每個“人才”進行摸底訪察,考察其賢愚、真偽,並且對他們才幹的個中長短有個了解,以便對症下藥,便於日後培養與任用。

由於經常在曾國藩左右參與幕政和公務,一些人才也就自然而然增長了見聞和實踐的能力。各式人才與曾氏每日前後相見,十分便於曾國藩對他們進行日常性的品德教育和熏陶,曾氏每日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以師表之功對眾人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此外,曾國藩時時要求所有部屬、幕僚按其專業方向讀書學習,對自己身邊的幕僚,則抓得更緊,要求嚴格,既要布置“作業”,還常檢查“作業”。在環境較為安定、軍務不緊的情況下,他要求對身邊幕僚進行定期考試,每日兩次,親自命題,親自閱卷,還要評定等次。就是用這種方式,曾國藩既實現了對幕僚的經常性的督導,又能常常了解到他們各自才識最新的情況與水平。

曾國藩對眾人進行日常熏陶的方式也很多樣,譬如利用茶餘飯後的閑暇之功,結合自己的閱曆與讀書心得談古論今、神遊八方,內容既切合實際,形式也生動活潑,使幕僚們迅速增廣學問、拓展眼界。

曾國藩的得意門生薛福成與李鴻章都先後談到過曾國藩聚眾“會食”和飯後講論的情況。李鴻章曾對人說:“在營中時,老師總要等我們大家同時用飯,飯罷即圍坐談論,證經論史,娓娓不倦,都是於學問經濟有益實用的話,吃一頓飯勝過上一回課。他老人家最愛講笑話,講得大家肚子笑疼了,個個東倒西歪的,他自己偏偏不笑,以五指作把,隻管抨須,穆然端坐。”據後世之人觀之,這其中自然也體現了曾國藩高超的教育理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