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把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1 / 1)

——翻讀隨感之七

這本書切於我心的地方很多,我以為是近期內讀到的相當有啟發的好書。書名叫《在與眾不同的教室裏——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由李茂編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書,我是放在床頭讀的,躺下來了就翻翻,這幾天把它帶到了辦公室繼續翻讀。今天把讀到《把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一節的感想記錄於下。

如何當一個好的老師呢?我一直在有意無意地思考與行動,但是做得很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意識到“把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的重要性,再有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原因。看了這本書,看了這一節,回頭看眼下的實際情況,靜靜想來,這個問題在當前還是相當急迫的,對我,對一線的教師而言都是這樣。一線的教師,現在就應當像我一樣確立這樣一種觀念:好老師就應該把自己的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去,這是職責所在,這是責任。從我自身說起,至少有三點工作是當前最需要去做的。

其一是檢討。檢討什麼呢?我一直對寫論文之類的事很不感興趣,有一段時間還想著何必要製造文字垃圾。以為教師就是把書教好就是了,學生歡迎你就算相當成功了,中學教師不是大學教授,不必把精力“浪費”在寫論文上。現在看來,實踐的痛苦感觸也證明著,寫論文是必要的,並且是必需的。教師把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這對教師群體自身很重要,對發展著的整個教育事業也很有意義。當然,這聲音應當是教師自己的最真切體驗的東西。而“聲音”傳播得最遠最久的還是“論文”的形式。比如卡姆拉斯要想把“一個教師擁有改變一個學生一生的力量”的故事與理念告訴大家,除了報告,更好的形式還是寫成論文拿出來,與同行交流,並通過書籍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就像現在的我能讀到一樣。從時間的角度看,這樣也會流布得更為久遠。不做井底之蛙,跳出來看教師的工作,或者教師自己登上某個高度再來看自己的工作,我們就會有所明白:教師應該有更高層麵的交流!高屋建瓴肯定別有教育新風景!我有了這個想法之後,讀到這一句“把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我的心就像被敲了一下: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自覺地改變自己!不僅要改變自己,還要宣傳這個觀念,讓我們一線的中學老師,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想著通過“論文”等形式把自己的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去。

其次,教師要學演講,並且要學會。書中說的“把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去的本意不是我說的寫論文,書中的意思是,獲得美國“全國年度教師”的卡姆拉斯要在獲獎後的一年時間內到全國各地和國外參加各種活動,包括作報告,參觀學校,出席各種會議,就是“把自己的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去,要做演講,要作報告。當教師的相當重要的是嘴上功夫,但那對象是求知的學生,如果要把自己的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那還是不一樣的,“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那還是需要訓練的。當教師的要有意識地開發自己的演講才能。我們訓練的基礎相當好,有長期的說話功底在,隻要有意識地強化,任何人都能很好地學會演講。書中介紹的卡姆拉斯就是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書上說了,他起初演講的時候“感覺總有什麼東西隔在自己與聽眾之間”,全國各地的聽眾並不跟他班裏的學生一樣,“要讓他們聽進去,不那麼容易”。但經過一年出訪40多個州和兩大洲,作過130多場報告,最後主辦方負責人說,“卡姆拉斯表現得非常出色,比很多以前的年度教師更為突出”。我明白,做勤奮的演講者,就能做出色的演講者。

第三,要學著被改變,被鼓舞。書上說,卡姆拉斯跟同行分享他的教學越多,就有越多的聽眾跟他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他也就學得越多。“他也就學得越多”對我很有鼓舞,被鼓舞也是件很快樂的事。書上還介紹了“一年的巡回訪問讓卡姆拉斯對自己的理想更加樂觀了,他遇到了很多跟他一樣致力於實現教育公平的人,他們的熱情和信念使他備受鼓舞”。卡姆拉斯被鼓舞著,讀書的人也被鼓舞著。卡姆拉斯自己說:“社會就是這樣進步的。當很多人分別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時,社會就前進了。”我想卡姆拉斯的這個感想肯定不是巡回演講之前就有的,他是在巡回傳播自己聲音的時候,被改變著,也被提升著,從而不斷地進步著。誰不想在社會生活中有所提升和進步呢?就讓我們學著去“寫論文”,學著去“演講”,學著把自己的聲音傳播到教室之外去,去享受卡姆拉斯說到的那種幸福吧:“有一天,他們回頭一看,身後站著成千上萬的後繼者。”

當然,另一方麵,我們應當切記卡姆拉斯另外的一句話:“教學,以及一堂課,會產生非常大的力量”,他是從來不會小看它的,我們更應當明白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在課堂的真實意義,絕不要小看教學,小看一堂課,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