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燈下記(1 / 2)

長詩《紅燈傳奇》的創作,緣之於一次重要的精神尋根。

2010年4月中旬,我參加了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走進紅色歲月”中國作家采訪采風活動。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而提前進行的這次主題文學行走,共有6個團80多名團員,分赴西柏坡、延安、遵義、井岡山、瑞金和韶山6個地方。我被分在第五團,隨團長高洪波奔赴瑞金、會昌、寧都等地。一路雖然十分勞頓,但卻因為感動而精神振奮。而對於我,這已是第二次來瑞金這一帶了。2005年9月,我參加中國作家協會“重走長征路,謳歌新時代”采風活動時,曾跟隨團長張健、陳忠實到過這裏。

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們此行不是一次單純的文學采風,而是一次關乎一個時代命題的出征。我們是在通過對一段歲月的回訪,在曆史深處尋找自己。正如一位同行的作家途中所言,我們是為了證實一個問題:我們是誰?

此次采風,大家都是有創作任務的。在會昌座談采訪收獲和創作計劃時,我給大家報告了寫一首長詩《紅都傳奇》的想法。我想通過這部長詩,回答“我們是誰”以及“我是誰”這兩個問題。

采訪結束握別時,團長高洪波握著我的手說:“高凱,你的詩一定要寫,記住!”

我的回答當然是一定。

但是,在回來以後的創作過程中,我把《紅都傳奇》改成了《紅燈傳奇》,因為我覺得“紅燈”這個意象更富有內涵,更具有象征意義,而且更能表達詩的主旨。這就是《紅燈傳奇》的來曆。

《紅燈傳奇》共有六章56,節包括折行斷句,約3000餘行,是我這半輩子寫的最長的詩。其從構思到定稿,斷斷續續耗去了我整整一年的時間;初稿完成後,反複推敲修改,數易其稿,可謂吃盡苦力。寫長詩是有風險的,寫長政治抒情詩更是如此。麵對長詩的讀者越來越少,甚至“無人讀長詩”的窘況,而長詩又有它長的理由,長詩的創作如何克服冗長,對我的詩歌能力無疑是一次考驗。我的策略是:化整為零,再穿針引線,勾連全篇。所以,《紅燈傳奇》雖是一部長詩,但卻是以寫短詩的態度打磨而成的長詩,拆開可以當作短詩讀,拚起可以當作長詩讀。需要在這裏順便說明的是,其中的個別章節,挪用了我過去創作的幾首短詩。這不是偷懶,而是我一時無法繞開或超越它們。為了打造一個精品,第二稿完成後,我把詩稿同時呈給了高洪波、雷抒雁、謝克強、辛茹、馬少青、高戈、楊建仁、張亞傑、葉舟、馬步升、李致博、靳莉等方家,希望得到各位的意見。正是得到了他們及時而真誠的點撥和鼓勵,才有現在這個讓我稍稍安心和滿意的《紅燈傳奇》。而中國作協創研部專家的批評,還讓我忍痛一番快刀動了詩的髒腑和筋骨。因為這一寫作態度,我很自信:《紅燈傳奇》的確是一首政治抒情詩,但它首先是抒情詩,然後才是別的,而且為“淨重”,沒有注水。自2010年7月起,《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日報》《江西日報》等媒體分別節選刊出此詩足以證明我的這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