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莽曰:“古者,設廬井八家,一夫一婦田百畝,什一而稅,則國給民富而頌聲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為無道,厚賦稅以自供奉,罷民力以極欲,壞聖製,廢井田,是以兼並起,貪鄙生,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居。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製於民臣,顓斷其命。奸虐之人因緣為利,至略賣人妻子,逆天心,悖人倫,繆於‘天地之性人為貴’之義。《書》曰‘予則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後被此辜矣。漢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癃鹹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父子夫婦終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奸。俱陷於辜,刑用不錯。予前在大麓,始令天下公田口井,時則有嘉禾之祥,遭以虜逆賊且止。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裏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製度。敢有非井田聖製,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禦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譯文”
王莽說:“古代八家同作一井田,耕作時同住一個棚子,一夫一婦分田一百畝,按十分之一交租稅,就能夠國家豐裕,百姓富足,於是歌頌的輿論興起來了。這是唐虞時代的政策,夏、商、周三代所遵行的。秦朝凶暴無道,增加賦稅來供自己享受,竭盡民力來滿足自己的無窮欲望,毀壞聖人的製度,廢除井田,因此富貴人家並吞貧苦人民的財產的現象出現了,貪婪卑鄙的行為發生了,強者占田要用千來計算,弱者竟沒有立錐之地。又設置買賣奴婢的市場,跟牛馬同欄,控製平民和奴隸,專橫地操縱他們的命運。奸詐殘暴之徒憑借這些辦法來牟利,甚至強搶強賣人家的妻子兒女,違抗了上天的心意,違反了人與入之間的關係準則,違背了‘天地間的生命人類最尊貴’的原則。《書經》說‘我就要奴役和侮辱你,隻有不遵行命令的人,才會遭受這樣的罪殃。漢朝減輕土地稅,按三十分一征稅,但是經常有代役稅,病殘而喪失勞力的都要出,而且惡霸侵犯欺壓,利用租佃關係掠奪財物。他們名義上按三十分之一征稅,實際上征收了十分之五的稅。父子夫婦一年到頭在田間勞動,所得的收入不足以維持自己的生存。所以富人的家畜有吃不完的糧食,因驕奢而做邪惡的事;窮人卻吃不到酒渣糠皮,因貧困而做邪惡的事。他們都陷於犯罪,刑罰因此不能擱置不用。我從前在擔任要職的時候,開始命令把全國的公田按人口規劃井田,那時就出現了嘉禾的祥瑞,因為遭到反賊和叛亂頭目的幹擾而暫時停止。現在把全國的田改名叫‘王田’,奴婢叫‘私屬’,都不準買賣。那些家庭人口男性不滿八人,而占有田畝超過一井的,把多餘的田畝分給親屬和鄉鄰。原來沒有田,現在應當分得田的,按照規定辦。敢有反對井田這種聖人首創的製度,無視法律惑亂民眾的,把他們流放到四方極遠的地方去,從而杜絕壞家夥,依照偉大的皇始祖考虞舜懲罰四凶的成例。”
“點評”
王莽早年生活貧寒,使他養成了勤奮好學的品格,年輕時,拜名儒陳參為師而習《禮經》,“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虔誠地信仰儒學,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儒家盲從者。在改製中,王莽食古不化,竭力複古,最終導致改製的失敗。王莽一向認為,“承天當古,製禮以治民”。是以做了大司馬成為宰輔後,“議論決斷,靡不據經”。新朝建立後,他言必稱三代,事必據《周禮》,“每有所興造,必欲依古得經文”,把一切政令、設施都弄得古色古香,一部《周禮》幾乎是王莽新政的藍本。王莽是一位儒家理想主義者,所以他對曆史上的大儒們所描繪的理想境界羨慕不已。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問題,在始建國元年,即9年,王莽下詔實行“王田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