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特長兵”記(1 / 2)

戰士張韜在新兵連就頗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師範學院畢業後參軍,不僅有著大學生士兵的“頭銜”,且吹、拉、彈、唱,樣樣都精通。某海防團排長王華岩說,小張是我們排裏不可多得的人才。

小張剛到我們排時,表現還不錯,尤其是通過發揮自身特長,給排裏爭了不少光。同班戰友對他是既羨慕又佩服。可漸漸地,小張變得越來越“忙”,公差勤務越來越多,以至於訓練的時候也難覓蹤影。開始,我提醒了小張幾次,他便有點不耐煩。我轉念一想,小張不參加訓練,也是為連裏爭榮譽、添光彩,不參加訓練也情有可原,就把這事拋到了腦後。

一次,在團裏組織的綜合考核中,小張因為平時疏於訓練,多項成績落後,拉了連隊的後腿。為此,小張受到嚴厲的批評,難過得連續幾天吃不下飯。

看到小張這樣子,我主動找他談心,耐心開導他,小張一肚子的委屈:當兵前我的體質就弱,當兵後軍事訓練有些跟不上趟,又經常出公差所以訓練才會拉後腿。聽了小張的話,我對他說:“多才多藝是你的優勢,可多才多藝的基礎是要做好本職工作。作為一名戰士,認真訓練是第一位的,也是職責所在。如果在其他方麵耗費過多精力,而影響了本職工作,隻會是得不償失。”聽了我的話,小張若有所思。

某海防團排長王華岩講到,從那以後,小張對有利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仍然勤勤懇懇,訓練上更是紮紮實實,成績進步很快。在年底的總結表彰中,小張因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優秀士兵。

發掘人才的最大價值

當前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部隊建設麵臨的挑戰,根本上是人才的挑戰,對人才重要性的認識應該說一般都是比較一致的,但客觀事物是複雜的,人才也呈現出多種類型。人才的類型不同,對管理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像文中的戰士小張吹、拉、彈、唱等樣樣會,門門通的“小能人”,在時下軍營中並不鮮見,這對每一個基層帶兵人提出了一個如何管、如何用的新課題。

古人道:“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應該說,每個戰士都是可用之才,可造之才。但不可否認,每個戰士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這樣或那樣一些“毛病”,像戰士小張雖然靠著自己的一技之長為連隊建設爭得了榮譽,但對別人提到的一些忠告常常“不耐煩”、“不聽招呼”,導致訓練成績不能盡如人意等。

《經野子內幕》中有一個“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的故事頗耐人尋味:西鄰家有五個兒子,一個質樸,一個聰明,另外三個一瞎、一駝、一跛,按常理,這種殘疾人眾多的家庭,日子一定不大好過。但由於西鄰因人製宜,揚長避短,讓質樸的務農,聰明的經商,失明的按摩,背駝的搓繩,腳跛的紡線,結果全家人各有所長,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令人羨慕。這個古老的故事啟發我們,每個人都有其所長,也有其所短,用人貴在避其所短,用其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