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前,我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理發師,有自己的專業發型製作室。可來到部隊,手藝一時用不上了,心裏感到有點失落。我愛部隊,也愛我的剪刀。於是,我心中萌發了一個在連隊辦理發室的念頭。一次班務會上,我鼓足勇氣對班長說:“班長,我在家裏的時候開過理發店,麻煩你給張連長提一提,能不能在連隊辦一個理發店……”沒想到,班長一聽,雙手直搖:“你自己向連長提去,這樣的事我幫不了你。”一天晚上,我見連長屋裏的燈還亮著,便利用這個機會向連長提出開理發室的建議。當時,我心裏既緊張又興奮,一心想,連長說不定會欣賞我的主意,會好好表揚我一番。等我把辦理發室的想法說出來後,連長卻不冷不熱地說:“好,我知道了。幹好你的事就行了,不該操心的就不要操心了。”聽著這些話,我的心裏甭提多難受了。我好心好意為大家,他竟然連一句鼓勵的話也沒有,連長太令人傷心了。
一個星期日的中午,開飯的時候,連長在全連麵前批評了兩個戰士。原來,這兩名戰士因私自外出理發,被糾察抓住了。連隊因此受到了通報批評。過了一天,連長突然把我叫到他的宿舍,我當時很擔心,以為一定是因為最近工作消極,連長準備向我“開刀”了。出人意料的是,連長誠懇地對我說:“辦理發室的事,以前是我考慮不周,沒有尊重你的意見,你說得對,我們軍人不僅注重內在美,也要注重形象美,窩窩囊囊的,頭都抬不起來,怎麼能挺起腰呢?我接受你的建議,辦個理發室,你快去準備準備吧,缺什麼東西,找我!”
某團裝步一連戰士張繼新說,聽了連長的話,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來了,所有的委屈都煙消雲散。那一刻,我的心情變得特別輕鬆,對連長油然而生敬意。幾天後,連隊理發室開張了,我下決心用自己掌握的理發技術為戰友們提供最佳服務!
給戰士一個支點
市場上曾一度流行著一冊講管理的書,叫《水煮三國》,其中一節是“劉邦為什麼能成為弱勢大贏家”。謀士陳登向劉備獻計說:“劉邦贏在何處呢?我這裏有本《史記》,裏麵有劉邦和韓信的一段精彩對話,頗令人深思。”劉備接過書,翻到《淮陰侯列傳》一節,上麵寫道: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
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上曰:“於君如何?”
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這段對話,我以前也曾讀過,隻是沒怎麼上心,如今讀來,感覺竟然特別深刻。原來漢高祖能贏得天下,全在“將將”二字!
陳登又進一步闡述說:“將將二字,就是知人善任的意思。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
基層官兵大都來自五湖四海,素質、能力、性格、特長各異,尤其是當前,部隊兵員成分出現多樣化,“學生兵”、“小老板兵”、理發師、廚師等,在各單位可謂人才如雲,而我們有的帶兵人抓工作幹事業,習慣於戴有色眼鏡看戰士,發現一點新情況新問題,就認為戰士愛出風頭搶彩頭,就一棒子打死;有的僅滿足於像“老母雞”似的,每天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盯著、瞧著,隻知咯咯嗒嗒地叫喚,不注重發揮部屬的積極性、創造性,結果是越擔心越出事,自己焦頭爛額不說,弄得連隊上下也怨聲載道。
據史料記載,劉邦平定天下之後,總結其原因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其實,劉邦不僅重用“三傑”,而且注意把各個階層有才華之人,不論其出身貴賤,都盡力彙集在他周圍。如蕭何是縣吏,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樊噲是狗屠,平民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布販,他都量才錄用,各盡所長,所以他的門下文臣如林,猛將如雲,終於創建了漢朝大業。而與劉邦相爭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一條是失才。範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屢諫項羽而不聽,反削其權力,範憤憤而去,病死於途中。項羽輕視、冷落雄才大略的軍事家韓信,瞧不起這個出身卑微的年輕人,隻讓他做一個相當警衛隊長的小官,逼得韓信投奔劉邦,助劉邦得了天下。漢興楚亡,項羽落了一個自刎烏江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