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要從我剛由排長代理連長那天說起,晚上點名時,我連續幾次呼點楊慶的名字,都無人應答。排長、班長和其他的戰士都不知他的去向。點名結束後,我找到楊慶的排長了解情況,排長說楊慶在連裏年齡最大、兵齡最長、技術最強,大家都尊稱他“老楊”。最近,不知什麼原因,老楊經常愁眉苦臉,獨自抽悶煙,好像有什麼心事。我感覺老楊一定有事瞞著我,便平心靜氣地找到他:“老楊,你是連隊的老同誌,是技術骨幹,我們都很尊重你,可是你經常外出,還超假,是不是有其他什麼事?”在我的再三追問下,老楊長長地歎了口氣,道出了實情。原來,老楊在家是長子,弟弟、妹妹都在中學讀書,半年前他父親上山采石,被炸成了植物人,現在還躺在醫院裏,家裏負債累累。為支撐起陷入困境的家庭,他和表哥商量,兩人合夥偷偷地在部隊駐地附近開了家饅頭店,未婚妻給他出了一萬元,店麵平日裏由他表哥照應著,自己抽空過去看看,幫個忙,所得利潤平分。
現役士官在駐地與他人合夥開饅頭店,這是個新鮮事,究竟應該怎麼處理?我左思右想也沒想出妥當的辦法,便召集全連幹部,就老楊的問題進行討論。有的說,老楊是合夥開店,是經商行為,違背《內務條令》第114條和第169條有關軍人不得從事經商和有償中介活動的規定,堅決不能讓他把店再開下去;也有的說,老楊合夥開店,既影響工作又分散精力,一定要想辦法動員老楊撤出資金,斷絕與饅頭店的聯係;還有的認為,老楊合夥經營,與一些帶股入伍的新戰士一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正常現象,對這個新生事物,要用接納的心態、欣賞的眼光來對待,不能一味地抵製和排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我想,雖然有軍人不得經商的規定,但老楊合夥開饅頭店,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簡單地處理了事。後來,我們考慮到老楊即將轉業,家庭困難多,安置難度大,便與他“約法三章”:一是不準違反有關政策規定;二是不違反條令條例的情況下,可以幫助他表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不能參與經營活動;三是把老楊的一萬元作為股份投在饅頭店裏,按收入多少分紅。老楊愉快接受了我的建議,並和他表哥簽訂了合同。
某團坦克四連連長王玉峰說,老楊複員後,不忘連隊對他的關懷,經常來個電話、寫封信,問問連隊的情況,關心連隊的建設。最近,他又給我打來電話,說他開了一家精油加工廠,生意紅火,準備在“八一”節前贈送老連隊兩台電腦,供戰友們學習使用。
不妨換個角度
我記得有一則寓言說,兩隻螞蟻想翻越前麵一堵牆,尋找牆那邊的食物。牆長有二十多米,高有近十米,其中一隻螞蟻來到牆前便毫不猶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當它爬到一大半時,都會由於勞累、疲倦等原因跌落下來,可是它並不氣餒。每次跌下後,都會迅速調整好自己,又開始向上攀爬。另一隻螞蟻見狀後觀察了一下,決定繞過這段牆去。很快地第二隻螞蟻繞過牆來到食物麵前,開始享用起來,而第一隻螞蟻還在不停地攀爬著……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成功除了堅持不懈的努力外,還需要選準方向,走對路。也許,換個角度,“繞過牆去”,便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保險公司的推銷員,與客戶談成了一大筆生意。然而,就在簽字的當兒,因自來水筆漏水玷汙了合同,眼看到手的生意丟了,惱火?失望?然而,由此,他受到啟發,終於研製了號稱“天下第一筆”的“派克”金筆!故事未必真實,但其中揭示的道理卻不無啟示:隻有多角度、多層麵地去考慮和分析問題,才可能壞事變好事,直至“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