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落榜生記(1 / 2)

上等兵小王從新兵入伍就在我們班,各方麵表現都很優秀,在同年度兵中第一個入黨、第一個當上副班長,大家都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扛上“紅牌牌”,圓了軍校夢。

統考成績下來後,小王落榜了。無情的打擊,使小王一下子像換了個人,常常一個人坐在操場上發呆,我這個當班長的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那天憋不住嚷他兩句:“瞧你那熊樣,這點打擊都承受不了,真是沒出息!”沒想到他瞥我一眼,摔門而去,倒是留下我一臉的悵惘。小王平時喜歡寫些文章,根據他這一特長,我和班裏的戰友商量著每人給他買了一份“愛心禮物”,並且禮物中每人附上一句“愛心寄語”。看著戰友們煞費苦心買來的新聞寫作書籍等禮物,讀著大家寫下的一句句滾燙的文字,小王忍不住淚珠子撲嗒撲嗒地往下落。戰友們趁機你一言我一語地對小王進行開導,他也把內心的不暢,一股腦地傾訴給大家……

某部二級士官謝曉龍講到,那天過後,訓練場上又看見了小王活躍的身影……

應知天地寬,何處無風雲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如意事有二三。”人的一生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常有的事。陳毅有詩雲:“應知天地寬,何處無風雲?應知山水遠,到處有不平。”在人生之路上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挫折與人生相伴而生,相伴而行。比如文中提到的戰士小王因考不上軍校,“一個人坐在操場上發呆”,在挫折麵前,適度的悲傷、惋惜是人之常情,但如若從此一蹶不振,甚至尋死覓活,的確是愚夫的行為,絕不是好男兒所為。

古時候有個名叫孫山的秀才進京趕考,非常幸運地中榜了,盡管說是最後一名。榮歸故裏時,同他一起趕考的秀才的家人紛紛打聽自己的親人是否考中。孫山不好意思講他們沒中,便婉轉地說:“皇榜盡頭是孫山,眾人還在孫山外”,這就是“名落孫山”這個成語的來曆。聽起來雖然讓人感到好笑,但細細品味,其中也不乏哲理,那就是競爭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同樣,軍營中也到處充滿了競爭,例如報考軍校,例如選學技術兵等等。在這些競爭中,誰也不敢保證事事遂人意。那麼,當名落孫山的事實擺在麵前的時候,是正確對待,還是灰心喪氣、萬念俱灰呢?

有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有一個故事,孔子離井背鄉,出國遠行,周遊列國十四年,想找尋一位樂意將他的主張付諸實施的統治者,他從一個城市走到另一個城市,他的門徒跟隨著他,卻一路上總是受到妒忌他的政客痛恨。有好幾次他被人攔截,甚至有一次被圍困在郊外一家小客棧中絕糧七日。當他的門徒開始發出怨聲時,孔子卻在雨中唱起歌來。孔子到鄭國,有一天他和門徒走散後,孔子獨自站在城東門。

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未也,而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你們看他泰然自若對待挫折的態度多有趣。應該說,年輕戰士都是“七八點鍾的太陽”,趁年輕進軍校獲取新的知識、學點本事,這是積極上進的表現,也是值得稱讚的。能進院校去發展、去深造,無疑是件好事。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美好的願望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有時你想享受成功的喜悅而品嚐到的偏偏是失敗的滋味。這時候我們不妨學學孔子來點自嘲,“然哉然哉”,或者找個角落,曬曬太陽,坐下來理一理思路。分析分析其中的原因。看一看是自己刻苦不夠,方法上有問題,還是不具備這方麵的素質。如果努力不夠或者學習方法有問題,就要虛心地向別的同誌學習,再加把勁。如果已努力仍難圓軍校夢的話,就調整自己的奮鬥目標,不必再苦苦地擠“獨木橋”。人們常說“水路不通走旱路”,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有個立誌問題。有的同誌的誌向不切合實際,像水中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比如,看到別人考上了軍校,自己也要考,別人報考函授,自己也要報考,沒有考慮自己是否具備這方麵的條件和素質。還有的同誌不願做艱苦細致的工作,一口就想吃成個胖子,這山望著那山高,都是不可取的。

我們也要看到創造個人美好前程的路有很多,進軍校隻是其中的一條。一個人能成就多大的事業,不在於你是否進過院校,有多高的文憑,關鍵看你是否真的有知識,有才能,有本領。考不上軍校,不能說就沒出息,更不要妄自菲薄。成才的路有千萬條,隻要自己努力,即使沒有上軍校,同樣能在國家、軍隊需要的崗位上創造出令人敬佩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