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我在查哨的時候,發現我連大棚裏有淡淡的燈光。我推開門,循著燈光往裏走,看到了令我吃驚的一幕:一塊小空地上平放著四塊空心磚,上麵擺著幾盤剩菜,周圍有三條小凳和幾個酒瓶,種植員小湘眼睛裏蓄滿了淚水。
“這是怎麼回事?不知道喝酒違反規定嗎?你倒好,挺會找地方啊?”我指著地上的酒菜狠狠地批評他。
小湘抽泣得更厲害了,他擦了擦眼淚說:“我三歲那年,父母在一次車禍中去世了,每當我看到其他人過生日時高興的樣子,我就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自己給自己過生日!去年十九歲生日那天,我是個新兵,蒙著被子偷偷哭了一夜。今年當上大棚種植員後,我發現大棚裏是過生日的好地方,於是就……”
我心裏酸酸的,是啊,小湘這個生日太不容易了!我怎麼就不知道他是個孤兒呢?剛才那滿腔的怒火變成了深深的愧疚,我緊緊握住小湘的手:“小湘,別難過,過生日是好事嘛!”為了緩和氣氛,我故作輕鬆,“來來來,今天你這個生日,我陪你一起過。”我笑著拉著他的手一起坐下來。
燭光下,小湘的臉通紅通紅,兩行熱淚還在不停地流。我切開蛋糕,親手把第一塊送到他麵前:“小湘,祝你生日快樂!”
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整整一夜沒有入睡。忽然,一個嶄新的念頭跳進了我的腦海:何不通過為戰士過生日走近戰士?通過召開支委會,連裏研究出了一套具體的辦法。
某炮兵團七連指導員牛嚴法談到,從此以後,每當戰士過生日時,連隊幹部都要找過生日的戰士談一次心,以黨支部的名義送給他一張生日賀卡,全連戰士每人給他一句生日祝福,專門為他做一道家鄉的特色菜,並囑咐他給父母打一個電話,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還允許班排組織一些有益的活動。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連隊大家庭的溫暖和官兵兄弟般的情誼。
像父母愛子女那樣愛戰士
戰士們大都二十幾歲,好衝動,愛較真,看問題容易走極端,是這個年齡階段年輕人的共同特點。如果帶兵人能夠帶著真情實感,以父母心、兄弟情去關心愛護引導士兵,就能夠觸動和啟發士兵思想感情上的心弦,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之借助感化的觸動和催化,把管理教育轉化為自身的要求。“隻有熱誠的心力和感情,才能發生磁電的影響。”像文中給自己過生日的戰士小湘等,對他們是批評、訓斥,還是以父母心、兄弟情關愛士兵,愛護戰士?牛指導員從不了解情況對小湘嚴厲批評,到詳細掌握事情原委後的改變態度,自責之後采取的愛兵為兵措施,無一不證實了這一點。
《孫子兵法》雲: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淵,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愛兵是帶兵之本,心懷愛兵之情才能凝兵心,愛之越深,聚之越緊。戰國吳起、漢代名將李廣、民族英雄嶽飛、明代將領戚繼光等等都以愛兵如子著稱。這些名將之所以能率萬眾如一人馳騁疆場,席卷千裏而立於不敗之地,愛兵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公元前409年,吳起率兵討伐秦國,一連攻占五個城邑,奪得了西河地區。他在鎮守西河的二十七年間,先後率軍與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全勝的就有六十四次,這與他治軍有方是分不開的。吳起治軍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愛兵如愛子,因而深得軍心,司馬遷曾熱情地讚揚說:“(吳)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吳起親為士兵吮瘡的事情在軍內傳開後,將士人人稱讚,個個誇好。於是,“吳將軍愛兵如子”的佳話迅速傳遍了整個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