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剛到部隊不久,由於我到團裏出公差,班裏的新兵就請另一個班長幫助照看。回來時,我發現同誌們正在寫家信,而我的被子卻攤放在床上,上麵灑上了一大塊黑墨水。看到這些,我的火噌的就上來了,把帽子往桌上一摔,問道:“這是怎麼回事,誰幹的?”看到我生氣的樣子,新兵都嚇壞了,一個個低著頭不敢說話。說完這句話後,我就後悔了,新兵才來到部隊第二天,我這麼凶,他們怎麼受得了?作為班長,該采取什麼方法來消除他們的心裏的不安呢?我不停地對自己說要冷靜,一定要冷靜,不能傷害了彼此間的感情。很快我就控製住了自己的衝動,語氣也緩和了,柔聲叫來一位河南籍的新戰士問是怎麼回事,這名新同誌才吞吞吐吐地將事情經過說了出來。原來,我出公差後,他們在另一個班長的組織下寫家信,廣東籍戰士小鄭與小周在同一個桌上寫信,沒多久,鋼筆沒水了,在吸墨水的時候,小鄭不小心將墨水瓶從桌子上碰倒了,正好掉在了我的床上。當時把小鄭嚇壞了,因為在家中他就聽說部隊的班長很凶,他不知所措,隻有默默掉眼淚,那個班長費了好大的勁才安慰好他,得知了事情的經過,看到驚恐不安的新兵,我的心裏很過意不去。於是,我想方設法安慰他們,並說了些道歉的話,可收效甚微,尤其是小鄭,知道是自己闖的禍,雖是無意卻仍不能原諒自己,原本就老實的他變得更加不愛說話了。有時我說話的語氣稍微重一點、聲音大一點他就嚇得不敢抬頭,看到這一切,我很後悔當時沒有控製自己的情緒,為了消除小鄭的思想顧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都有事無事地找小鄭談心,開一些玩笑,當他取得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當著全班同誌的麵表揚他,當他有過失時,我都盡量用他能承受的方式和語氣給他指出來。
某炮兵團七連班長王晉良講到,慢慢的,小鄭的話多了,有什麼問題也敢問了,與我的關係也順暢了,看到這些我心裏很高興,新訓結束後時,小鄭由於成績突出受嘉獎一次。
待人寬厚益人益己
生活就是運動,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關鍵是要有個正確的態度,妥善地處理矛盾。各種矛盾的解決,可能會要求各種具體的條件,但是作為內部矛盾的當事者一方,做到站在別人的角度“肯替別人想”,以寬厚仁慈之心度人,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部隊青年官兵大都年紀輕、涉世淺,心理素質不是很強,對班長骨幹的一言一行很在意,很看重,唯恐自己做錯了什麼,被領導看到了留下不好印象。如文中戰士小鄭不小心將墨水灑在了班長的床單上,他不知所措,隻有默默地掉眼淚,王班長靠著溫言暖語最終化解了小鄭心中的冰霜。
寬容厚道有著巨大的道義力量和道德感召力。它能給人以溫暖、感動和啟發,它能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甚至化幹戈為玉帛。胸襟寬闊,容人諒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這方麵感人的故事不勝枚舉。春秋時代,齊桓公年輕時曾遇到過不少倒黴的事,包括曾被一個叫管仲的人追殺過,還為此中了一箭。但當齊桓公後來掌權時,發現管仲是個有本領的人,他非但不計前嫌,而且讓管仲當了宰相。後來管仲幫助他“九合諸侯”,成就了位居“春秋五霸”之首的“霸業”。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嚐君禮賢下士、寬以待人,他的門客之中,有個十分愛慕孟嚐君夫人的人。有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嚐君,並建議孟嚐君把他殺了。孟嚐君說:“悅人之貌,漸生愛心,此亦人之常情,你可不要再提此事啦。”事過一年,孟嚐君召來那個愛慕夫人的門客,對他說:“你在我處時日也不算短了,一直未能為先生覓到好職位。小官職先生又不屑一顧,我又不敢委屈人才,如今衛君需要人扶持,我為先生準備好了車馬和錢幣,請君去報效衛君吧。”這個人領命去了衛國,很受衛國器重。後來,齊衛兩國關係緊張,衛君想糾集諸侯進攻齊國。此時,那個門客站出來對衛君說:“孟嚐君把臣推薦於王,臣聞齊衛兩國君王曾立過盟約:齊衛子孫不得刀兵相向,違約者斬。大王若進攻齊國不僅違背盟約,而且也欺騙了孟嚐君。臣希望大王息怒,不要進攻齊國,否則我就將頸項之血濺在您的衣襟上!”衛君於是打消了伐齊的念頭。齊人聽到這件事,都讚歎道:“孟嚐君真可謂善於待人以寬,因此能夠讓齊國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