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地方大學生幹部,因為缺少當兵的經曆,心裏總認為自己比部隊成長起來的幹部少些什麼,去年接到新訓任務後,為了能夠燒好“三把火”,踢好“頭三腳”,我挖空心思想“點子”,新兵到來後,我把領悟能力低、身體不協調的挑出來放到三班,把一班、二班作為“尖子班”重點培養。新訓不到兩個月,“尖子班”果然給我帶來了大豐收,隊列會操、軍事比武、條令考核,樣樣是新兵營裏的樣板,可事情偏偏呈現出兩麵性,“尖子班”成績優異,“普通班”卻成了犧牲品,各項榮譽不僅沾不到邊兒,就連戰士們的情緒也極其低落。
“排長,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我們也是你的兵,你不要我們了嗎?”一天晚飯後,新戰士小王含著淚向我傾訴了自己的內心世界,當時,我被震驚了,想想當初自己的斷然抉擇,看著新戰士的眼淚、排裏的不和諧局麵,我極度悔恨。為了盡快彌補這個損失,第二天一大早,我便向新兵班長和老連隊指導員征求意見,根據新兵的成分,重新科學地劃分了班。
某部隊排長張乾坤說,打那以後,我在訓練場上和官兵們打成一片、及時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新戰士也開始給我獻計獻策,排裏不和諧的局麵很快得以改觀。
和諧出戰鬥力
和諧,是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思想和夢想。《左傳》有詩:“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孔子提倡“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墨子提出“兼相愛”、“愛無差”等。詩人荷爾德林吟唱道:“人功業昭著,但,他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是一幅幅何等美妙絕倫的和諧圖景啊!
按字義解釋,“和諧”就是配合得適當而勻稱。正如千百年來,人們崇尚和諧的思想,更倡導和諧的行為方式,這是相得益彰的。毛澤東同誌曾經指出: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人也需要民主主義。民主平等是人際交往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紐帶。在實際生活中,由於每個人本身的知識經驗和所掌握的情況不同,往往對一些問題產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的人思想缺乏和諧的意識,行為上違背和諧的要求,或者無視他人尊嚴,動輒出口傷人;或者為了一己之利,不惜以身試法。如果我們官兵都多一點仁愛和諧的思想,彼此之間建立友好和諧的關係,通過民主平等的原則,相互溝通思想,交換意見,不僅能增進相互了解,而且還能創造彼此之間相互諒解、相互支持、配合默契的心理氣氛。比如,文中的張排長為了排裏暫時的“榮譽”,卻把戰士分為“好”、“差”,結果引起軒然大波,而後張排長及時糾正錯誤,廣泛征求大家的意見,排裏重又出現了和諧的局麵。
“欲謀勝敗,先謀人和”。人和則心聚,心聚則力強。建立團結和諧的內部關係,事關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新的曆史使命,事關戰鬥力的鞏固和提高,而良好的官兵關係是鞏固和部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體當中,一個群體的成員人心和順,關係就會融洽,人們就會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從而心情愉快,聰明才智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學習、工作任務和奮鬥目標也就能順利完成。作為一線帶兵人要紮實樹立和諧的理念,采取和諧的行為方式。說話要和氣,要尊重他人;辦事要合法、合理、合情、即便出現矛盾也要力求用和諧的辦法解決,堅決破除土政策規定,堅決擯棄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等行為;要堅持以公開求公正,通過公平競爭的氛圍,取信於官兵;堅持從戰士中來到戰士中去,廣開言路,把戰士擺到主人翁位置,尊重、相信戰士也隻有通過與群眾商量,才能發掘和集中戰士的聰明才智。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人幫。”要想團結和睦,僅靠一個人不行,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況且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因此,我們要像張排長那樣撲下身子,放下架子,聽取大家的意見,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就沒有辦不好的事情,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無疑會營造出親密無間、同心同德、和諧相處的官兵關係的良好環境,從而不斷推動部隊內部關係和諧發展。
注重汲取群眾智慧
西方神話說,安泰是海神波賽冬和地神蓋婭的兒子。他對生育、撫養和教導他成人的母親非常依戀。這位英雄力大無比,無人能與之抗衡。他的力量源泉何在呢?主要在於,每當他與敵人鬥爭遇到困難時,便往他的大地母親身上一靠,就取得了新的力量。於是,赫拉克勒斯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和安泰決鬥時,就千方百計地把他舉到空中,使他無法再靠近地麵。由於安泰離開了大地母親這個力量源泉,便被赫拉克勒斯在空中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