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口號記(1)(1 / 2)

一天晚上,天氣很冷,寒風中裹挾著片片雪花撲麵而來,晚點名剛剛結束,操場上響起了我們沙啞的口號聲。“每人喊十動口號,喊響了帶回,喊不響再來!”班長下達了命令。“機會來了,這次我可以小露鋒芒了。”我心裏美滋滋地想。自從來到新兵連的第一天起,我就被班長那洪亮如鍾、渾厚而富有穿透力的口令所深深地折服,我暗下決心要好好幹,訓練更是不遺餘力。終於輪到我了,我使出吃奶的勁喊完十遍。然後仰起頭等待班長的表揚。“不行,重來!”重來就重來,沒有時間多想,我鼓足勁又喊了十遍,滿以為這次肯定會得到表揚,起碼也會順利過關。誰知“不行,再來!”班長的話毋庸置疑。戰友的目光都投向了我,頓時,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心中的委屈漸漸變成了憤怒。“我喊不響,就這水平了!”“你這是什麼態度?”我能感覺到班長的兩眼“噴火”,但我已顧不了那麼多了。“我就這水平!”我又重複了一遍。“你……”班長的拳頭猛地揚起,但隻是在我胸前虛晃了一下,又頹然放下了,“全班注意!立正!帶回!”我心裏也七上八下,等待著接下來的狂風暴雨。一天、兩天……一個星期過去了,班長居然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隻是對我要求更“狠”了。哼,公報私仇!我對他的怨恨也與日俱增。有一天晚上,突然有人通知我說排長找我。“排長無緣無故找我幹嗎?完了,肯定是班長告我的狀了,這人真可惡,我該怎麼和排長解釋呢?”不知不覺中我走到了排長的房門前。“報告!”我大聲地喊。“進來!”我兩腿機械地邁進了排長的房間,排長正微笑著看著我,“聽你班長說,你素質不錯,特別是口令很好!剛才的報告就聽出來了,你班長沒有看錯,你來當你們班的副班長怎麼樣?”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和排長講的,我稀裏糊塗地回到班裏,腦子裏亂得像一鍋粥!

某裝甲團坦克二連士官康亮談到,第二天,排裏的每日格言板上是班長的字跡:“降低標準,放鬆自己,在工作中隻會滋長人的惰性!”那天訓練時我突然覺得班長很可敬,從他嚴肅的表情裏我仿佛讀懂了他。

精神的力量是刀刃

古人曰:“夫戰,勇氣也”,“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對戰鬥精神最生動的注解。麵對血與火的考驗,經受住生與死的抉擇,一支軍隊如果沒有錚錚的戰鬥精神,是不可能奪取戰鬥勝利的。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也談及:“戰場上,物質的力量是刀柄,精神的力量是刀刃”,“軍人的勇敢不同於普通人的勇敢,普通人的勇敢是一種天賦的品質,而軍人的勇敢也可以通過鍛煉和訓練培養出來。軍人勇敢必須擺脫個人勇敢所固有的那種不受控製和隨心所欲的顯示力量的傾向,它必須服從更高的要求;服從命令、遵守紀律、遵循規則和方法。”軍人作戰依靠的是勇氣,即一往無前、英勇奮戰的精神與意誌。勇在戰前表現為高昂的士氣,即“氣”;戰鬥中表現為不怕犧牲、排除困難、奪取勝利的精神與意誌,即“勢”。戰前有“氣”,作戰時有“勢”。戰前的氣,需要激勵;戰鬥中的勢,則需要靠嚴明賞罰、軍紀來保障。

翻開中華民族的曆史,一曲曲蕩氣回腸、豪氣衝天的英雄事跡曆曆在目。漢代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獻身精神,宋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貞氣節,以及蘇武寧死不屈、嶽飛精忠報國、戚繼光平定倭寇、鄭成功收複台灣、關天培血戰虎門等等,無不是優秀中華兒女戰鬥精神的體現直接。馬援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將,人稱伏波將軍。早年他任新莽政權郡郵時,因私自放走囚犯而亡命北陲放牧,幾年後他有牛馬羊群數千頭,穀數萬斛。他對賓客們說:“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一個堂堂的男子漢,要有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誌,生活越艱苦,越要堅強,年歲越大,精神越要旺盛。後來,他平定匈奴立功回朝時,有人來祝賀他,他慷慨激昂地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詩人張家玉的《軍中夜感詩》,熱情地頌揚了馬援這種英勇無畏、誓死衛國的獻身精神:

慘淡天昏與地荒,西風殘月冷沙場;

裹屍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

我軍之所以能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以劣勝優,戰勝一個個強大的敵人,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一點靠的就是強大的戰鬥精神。曆史上曾有這樣的一幕:滿目荒草,遍地沼澤,一隊衣衫襤褸的隊伍忍著饑餓在頑強地向前進發。大自然的殘酷肆虐,敵人的圍追堵截,似乎使他們走投無路,但他們的堅毅與頑強告訴人們,這是一支在任何艱難困苦麵前永不低頭的隊伍。半個世紀過去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得到了延續。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又靠步槍手榴彈擊潰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直到今天,美國軍人仍對曾與之對陣的中國軍人懷有一種頗富神秘感的尊重。從他們的角度看,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不足為懼,中國軍隊的實力更多地表現在排山倒海、堅忍頑強、奮勇衝殺和不懼犧牲的精神,他們稱之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當年參加過朝鮮戰爭的美國軍官,在回憶錄裏皆印象深刻地描述誌願軍發起衝鋒時“撕心裂肺的軍號聲”和“尖利刺耳的哨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