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適應了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對意識形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為我們黨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多樣化形勢下團結帶領人民開拓前進樹立了精神旗幟。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麵臨著空前複雜的情況。從國際看,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進一步凸顯了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凸顯了核心價值體係在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生命線”作用。西方發達國家憑借經濟、科技優勢,加緊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企圖把他們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推銷、擴張到世界各個角落。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有效應對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抵禦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舉措,更好地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從國內看,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的階段性特征。特別是隨著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社會生活日趨多樣化,社會意識更加多樣、多元、多變,這既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了活力,也帶來了社會思潮的紛繁變幻。在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鞏固的同時,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也時有出現。在社會思想空前活躍、主流積極健康向上的同時,一些錯誤的、消極的、頹廢的思想意識也有所滋長。各種價值觀念相互交織、相互碰撞、相互影響,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領域誠信缺失、道德失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擴大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弘揚積極健康的道德風尚,是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進一步鞏固和壯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於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有利於團結凝聚不同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共同前進。
2.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明確概括為四個方麵,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靈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中處於統領地位。隻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馬克思主義都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都應當成為全體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認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第一位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主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這一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體人民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美好前景的向往,代表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這一共同理想,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廣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和凝聚力,應當成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崇高追求。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精髓。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命肌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核。曆久彌新的民族精神和生機蓬勃的時代精神,不僅使中華民族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而且使中華民族不斷煥發出旺盛的創造力,推動著中華民族曆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嚐艱辛而鬥誌更強,不斷譜寫民族奮進的新篇章,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品格,是中國人民開拓進取、創造嶄新業績的力量源泉,應當成為每一個中華兒女必須具備的精神狀態和必須展現的精神風貌。